【資料圖】
府谷蒼賀峁遺址航拍圖(資料照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8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陜西府谷蒼賀峁遺址發掘簡報》近日公布。據簡報記錄,考古人員在榆林市府谷縣蒼賀峁村發現一處朱開溝文化遺址。經發掘清理,發現灰坑、房址,出土了豐富的陶、石、骨器等遺跡和遺物,尤其出土了蛇紋鬲、鼓腹罐、三足甕、甗、盆等朱開溝文化典型陶器,為河套地區朱開溝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蒼賀峁遺址位于府谷縣西北部,處在陜、晉、蒙交界處。遺址西北距朱開溝文化命名地——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約82千米,西南距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約85千米,處在朱開溝文化分布范圍核心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2022年,為配合府谷縣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府谷縣文物保護和旅游服務中心聯合對項目用地內的古代遺存進行了發掘清理,在蒼賀峁村北部被稱作槐樹坪的圓形山峁上發現一處朱開溝文化遺址,出土了豐富的陶、石、骨器等遺物。發掘區內還發現并清理了31座清代墓葬。
本次發掘清理的遺跡全部分布于槐樹坪山峁的頂部和南坡。發掘清理朱開溝文化灰坑46座、房址2座。灰坑平面形狀以近橢圓形為主,其次為近圓形,少量為不規則形;剖面形狀主要為袋狀,其次為筒狀,坑狀最少。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石器次之。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褐陶、褐胎灰皮陶等。紋飾繩紋占絕大多數,其次為素面,另有少量蛇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典型陶器有蛇紋鬲、蛇紋罐、鼓腹罐、三足甕、盆、甗、甑等。房址保存較差,僅存少量活動面,活動面為火烤硬面。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結合河套地區出土的同類遺存,可以確定蒼賀峁遺存陶器組合為朱開溝文化的典型代表,該遺址是陜北地區已發掘的最靠近朱開溝文化核心分布區的遺址。其發掘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新材料,有益于考古人員進一步探索朱開溝文化的主要內涵、年代、分布、源流等。(群眾新聞記者 趙茁軼 見習記者 周思言)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