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作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屆文物科技創新論壇在成都舉行。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陳剛代表故宮博物院牽頭組織的“有機質可移動文物價值認知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就“紙質文物信息識別與數據庫建設進展”這一課題進行匯報。
論壇現場
這場學術報告從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開始講起。在陳剛看來,造紙術不僅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承有重要作用,同時也通過貿易等交流途徑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紙張類文物不僅局限于造紙技術本身,同時紙張還是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載體。我國大量紙本的書畫、古籍等文物的認知是有機質文物價值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剛教授
陳剛同樣提到,紙張作為有機物,相對來說比較脆弱,但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往往較高。關于造紙術的發展和紙質文物的科學認知,雖然有不少個案或者區域性的研究,但是深入的、整體性的綜合研究還比較缺乏。
基于上述問題,陳剛提出了本課題的目標,建立基本信息指標及其識別的成套方法,建成年代序列完整、品種齊全、可開放共享紙張類文物科技標本庫,基于數據庫平臺建成包含文物的來源、年代、形貌等多元信息的紙張類文物數據庫,以及重視紙張類文物與文明發展之間的關系。其中,研究紙張工藝和文明發展的關系尤為重要。目前納入紙張類文物標本庫的標本共約500件,分別來源于故宮博物館、甘肅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以及新疆等地。
陳剛教授介紹多光譜成影
關于紙質文物的信息采集和價值認知,陳剛介紹了紙張類文物基本信息采集及識別的方法體系。“現在用于文物的科技分析手段非常多,能夠用于紙張類文物的方法也非常多樣,這些方法包括我們對紙張本體的認知,也包含了我們對紙張類文物價值的認知。作為研究者,我們將紙張本體,以及書法繪畫、古籍善本等紙質文物,分為材料研究和結構研究兩部分,確立相應的分析測試方法、數據解析方法和基礎數據庫。”
陳剛重點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研發的超高分辨大視場三維視頻顯微鏡,以及便攜微區三維熒光光譜分析系統等設備的性能特點和應用。特別是對于甘肅天水出土的漢代放馬灘地圖紙的超高清全景信息采集工作,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論壇現場
在匯報的后半段,陳剛分享了紙張類文物價值認知的主要方向。“造紙術的起源、演變和傳播包含著各個層次的價值,特別是科學價值;而書畫文物、古籍文獻的材料和工藝,同樣有著豐厚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陳剛重點介紹了造紙技術的起源、演變相關的研究成果,從漢代的麻紙材料和工藝,講到唐代硬黃紙的材料和工藝,以及清代宮廷粉蠟箋的工藝,再談到西北地區紙張類文物的信息挖掘與文明互鑒研究。
“造紙技術的演變進程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我們可以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紙張類文物的分析,了解造紙術在中華大地的演進過程;同時通過對新疆、甘肅等絲綢之路沿線出土的紙張類文物的研究,挖掘古代文化交匯和民族融合的科學證據,為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實證材料。”陳剛總結道。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紙質文物如何識別信息?復旦大學教授陳剛從“
環球熱議:今晚,呼和浩特公交地鐵將延時運營
全球訊息:中牟縣廣惠街街道精準發力 人居環境整治再掀新高潮
50多歲男人的性功能(50歲男人的性能力)
全球即時:曹店村(關于曹店村介紹)
高盛: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
環球快資訊丨宅基地是什么意思具體指是什么_宅基地是什么意思
世界球精選!@高考生,2023年上海高招錄取工作日程公布,這些時
三星正開發自有AI大語言模型 已投入全部GPU資源
視訊!劉徹簡介和劉備是什么關系_劉徹簡介
上海發布冰雹黃色預警,目前冰雹+大風+雷電“三黃”預警高掛
60歲的人叫什么_60歲叫什么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