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變質變規律?總的來說,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由內部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形式和狀態,即量變和質變。事物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接著開啟新一輪的量變,這一過程展示了事物發展是一種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也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那又什么是“量”,什么是“質”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量和量變
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以及構成事物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量變可以是數量的增減,如“積少成多、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等都可以體現出事物發展在規模數量上的變化;量變也可以是所處場所位置范圍上的區別,如同樣一盆水,在低海拔地區和高海拔地區;最后,量變還包括事物構成成分在空間上排列組合的變化,如我們把肉餡夾在面餅里面包起來,就是餡餅,相反,如果把餡料放在面餅的外面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披薩。以上就是各種量變的具體形式。
二、質和質變
質,是一種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我們可以這樣講,凡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就一定是有自己的“質”的,喪失了這個自身的“質”,那就不能再原有性質上繼續存在了。
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就像“水”和“冰”的變化,“冰,水為之”是沒錯的,但是其中“寒于水”才是真正揭示兩種事物本質變化的一句。有沒有達到水的結冰點,由液態轉換為固態才是區分質的根本界限,而這個根本界限,其實應該稱之為“度”。
所謂度,是指保持事物質的量的限度,它體現著質和量的統一。也就是說超過這一限度,便由量變達成質變,如在度的范圍內發生變化,則仍然是在事物原有性質上進行的量變活動。
三、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量變和質變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實這就體現出量變質變的對立統一關系
相互排斥:量變是事物在原有性質內的變化,體現的是事物變化的漸進性、連續性特點;而質變則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呈現出一種飛躍性的特點。
相互統一: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準備,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達成質變。任何事物的飛躍,都需要經過量變的積累,沒有量變的積累,則質變就不會發生。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須積累到一定程度,即達到事物根本性質發生變化的量的限度,才能說可以達成質變。第三,量變和質變又相互滲透,在質變中有量的擴張,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又包含著階段性和局部性的質變。事物的發展,就是在量變開始到質變,接著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一輪的量的積累,循環往復,以致無窮。
四、掌量變質變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第一,要重視量的積累;
第二,要不失時機地促成質的飛躍;
第三,還要堅持適度原則。
五、量變質變關系原理試題
【例題】(單選):以下選項中,體現量變質變關系原理的是( )。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B.牽牛要牽牛鼻子
C.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中公答案】C。解析:A項錯誤,“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意思為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三皇五帝堯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變。體現的是規律具有客觀性。B項錯誤,“牽牛要牽牛鼻子”體現的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項正確,“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體現了量變質變辯證關系原理。D項錯誤,“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體現的是聯系具有普遍性。故本題答案選C。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