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1月21日消息(見習記者侯凱奇 實習生武靜蕾)近日,記者來到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嶺的金銀花種植基地,感受了藍田縣以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最新成果。
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金銀花種植基地(央廣網記者 張偉 攝)
記者了解到,金銀花種植基地為藍田縣九間房鎮頗具規模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建設完成于2017年,占地面積160畝,目前該產業項目正不斷探索新模式,朝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不斷邁進。
(相關資料圖)
“自我們的產業鏈建成后,目前已累計銷售金銀花相關產品700余萬元,向群眾發放勞務工資200余萬元,累計給群眾分紅20余萬元……”提及種植基地為周邊群眾帶來的切實利益,西安城投集團派駐藍田縣九間房鎮九間房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偉灝頗具自豪地說。
據了解,該項目在脫貧攻堅時期,按照“企業+合作社+脫貧戶”的模式運營,在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鄉村振興階段,結合產業發展實際,該基地積極探索“現代產業示范園+消費互助基金+共享農旅經濟”創新模式,堅持共建共享發展思路,融合鄉村農旅發展,逐步將現有產業從一產往二三產轉移提升,讓鄉村產業的業態更加豐富,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富足。
合作社成立以來,通過產業幫助群眾實現了土地流轉、務工增收、年底分紅三項收益。自產業基地建設以來,安排長期務工群眾10名,解決臨時用工30余人;在每年5月至10月的采摘季里,還能帶動幫扶村附近百名村民從事采收工作。
群眾正在采摘金銀花(央廣網發 王偉灝 攝)
除了務工收入,該項目每年還能為100余戶幫扶村群眾帶來土地流轉收入,并吸納54戶脫貧戶入股合作社,累計分紅5年。不僅讓對口幫扶的九間房村脫了貧,還惠及了周圍4個村400余戶群眾,帶動1242戶4686人增收。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新模式,同時不斷降低我們基地的運營成本,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咱們的鄉親們爭取到切實利益,也能拿到更多分紅。”據王偉灝介紹,合作社從產業運營、產品升級兩方面升級打造現代化金銀花產業示范園,不斷推進產業降本增效。其中,通過在產業基地內安裝自動化滴灌系統、鋪設防草布、引進金銀花色選機以及金銀花自動采摘機,將基地的日常管護成本由從前的20萬元降至4萬元內。
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金銀花種植基地(央廣網記者 王祎萍 攝)
據介紹,產業項目還配套金銀花養生茶的加工銷售,形成了“供產銷”一體的全產業鏈閉環,讓產業具備了可復制性和持續性。截至2022年,合作社累計銷售金銀花茶10萬盒。其中,每賣出一盒金銀花茶,就能夠向所設立的“消費幫扶互助金”賬戶內存入1元錢,主要用途是補貼九間房村因患大病、遭遇重大突發性意外事故的群眾。
該互助基金由九間房村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組成基金管理理事會,制定管理辦法,審核申請人員,設定基金每年支出額度,經小組會議研判后支出資金并在村委會公示。
“隨著鄉村旅游熱度的提升,我們也和當地的民宿進行了合作。下一步,我們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這里來,舉辦鄉村集市、生態金銀花采摘等相關活動,讓我們的產業從一產二產逐步向三產提升,努力實現三產融合。”王偉灝告訴記者。
據了解,金銀花種植基地西臨著名的“藍田猿人”遺址,東臨網紅民宿星空泡泡屋,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合作社借力周邊民宿、遺跡景點和當地政府“蕎麥花海”“金銀花海”的發展規劃,挖掘產業附加值,在公王嶺的小環境內探索發展“共享農旅經濟”,與民宿合作積極探索包括“金銀花生態采摘”“鄉村集市”等項目,引智“農業科技企業”在投資合作等項目,帶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建成城鄉融合發展的“理想村”,力爭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該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發揮資源優勢、展現企業擔當,切實助力當地鄉村富起來、美起來。“我們將用智慧和真情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