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20救護車又往隔離病房送來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和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馬上投入戰斗,經過簡單的詢問,發現這位新冠患者“不一般”。
患者處于昏迷狀態、肝功能嚴重受損、伴有腎功能衰竭,但肺部完全正常,沒有病變。是什么原因將患者置于生死的邊緣呢?
(資料圖片)
這位患者小胡,準備了一些預防新冠病毒的藥物,有止咳的、化痰的、退燒的、止疼的,一共十來種。不巧,他發燒了,體溫38.8攝氏度,還有發冷、全身酸困、咽痛、鼻塞、咳嗽等癥狀。小胡顧不上看說明書,也沒有咨詢醫生,一股腦兒地把每種藥取兩顆,吃了下去。晚上,室友發現小胡不對勁,一聲不吭、流鼻血、面色蒼白,趕快把他送到醫院。就出現了開頭的這一幕。
經過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感染科的檢查,小胡被診斷為急性肝衰竭、肝性腦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進一步尋找原因,原來是藥物導致的肝衰竭。
那么,什么是藥物性肝損傷呢?哪些藥物能引起肝損傷呢?是不是中草藥“無毒無副作用呢”? 新冠肺炎相關的哪些藥物可以導致肝損傷呢?肝損傷有哪些癥狀?藥物性肝損傷這么嚴重,是否可以預防呢?針對這些問題,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醫師何英利、博士張國妤,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紅霞三位專家給大家作了解答。
什么是藥物性肝損傷呢?專家介紹,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哪些藥物能引起肝損傷呢?專家說,常見的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常見退燒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抗感染藥物如利福平,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如卡馬西平,降血脂藥物如他汀,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等。不同藥物可導致相同類型肝損傷,同一種藥物也可導致不同類型的肝損傷。其中,對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中草藥是不是“無毒無副作用呢”?專家說,中藥也可導致肝損傷甚至肝衰竭。越來越多的草藥潛在肝臟毒性被報道,350多種植物含有肝臟毒性的生物堿,如何首烏、三七粉、蜂膠等,均可導致肝損傷肝衰竭。
新冠肺炎相關的哪些藥物可以導致肝損傷呢?專家提醒,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包含了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類藥物,均容易導致藥物性肝損傷,還有一些中草藥也是藥物性肝損傷的常見原因。
肝損傷有哪些癥狀?專家介紹,急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通常無特異性。潛伏期差異很大,短至一日到數日,長達數月。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僅有肝臟生化指標不同程度升高。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肝區脹痛及上腹不適等癥狀。淤膽明顯者有全身皮膚黃染、大便顏色變淺和瘙癢等。少數患者有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甚至關節酸痛等癥狀,還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損傷。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急性肝衰竭或亞急性肝衰竭。
藥物性肝損傷這么嚴重,是否可以預防呢?答案是:當然可以的。首先,在用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說明書中對藥物肝毒性的警示、警告和預防措施;其次,要遵循說明書合理用藥,控制藥物用量,避免濫用藥物;再次,在用藥期間要定期進行肝臟生化檢測;最后,要加強安全用藥的公眾健康教育,特別是要消除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無肝毒性的錯誤認識。
專家們再次強調,新冠病毒并不可怕,目前的新冠感染者以無癥狀和輕型為主,出現癥狀后合理用藥即可,千萬不要超劑量用藥。呼吁大家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時,按照說明書使用藥物,避免過量服用而導致藥物性肝損傷。
(記者 楊靜)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藥物性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