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商州監獄將“傳幫帶”作為加強警察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師徒一對一結對子”,做好監獄警察“傳幫帶”,助力新警察成長成才,大力營造比學趕超、奮勇爭先濃厚氛圍。
從“門外漢”到“改造能手”
大學畢業后,鄭亮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監獄人民警察,從事一線監管工作。剛到監區,鄭亮就接受了入職的第一次考驗,當天,“師父”陳林臻對服刑人員進行隊前點評后,讓鄭亮進行簡短發言,面對整整齊齊站著的一百多名服刑人員,鄭亮犯了怵。“第一次隊前講話,很緊張。”他坦言。事后,陳林臻鼓勵道:“別緊張,小鄭,第一次都是這樣的,隊前講話就是要多練、多總結、多學習,加油,好好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共事過程中,陳林臻得知鄭亮大學所學專業為心理學后,鼓勵鄭亮在空余時間一定要報考國家心理咨詢師,并告訴他要不斷保持學習,把學到的東西帶到實踐中去檢驗,才能從容應對工作中隨時出現的各類情況。在陳林臻的指導下,鄭亮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并在服刑人員日常改造中,運用專業心理學知識,解開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心結。“‘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事,‘師父’教給我的是‘1’,后面能添多少個‘0’,還要看我今后的努力。”鄭亮說道。
從“書生意氣”到“潤物無聲”
呂道貴穿上藏藍色警服的那一刻,他非常激動,迫不及待想要到監管一線一展身手。實戰過程中,他發現自己雖然在學校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卻找不準處理問題的切入點,遲遲進入不了狀態,這讓呂道貴的心里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在一次處理服刑人員矛盾談話中,服刑人員不服從管教,抵觸情緒十分嚴重,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他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正在這個時候,他的“師父”賈志勇來到值班室,通過耐心細致地個別教育和公平公正的處罰,讓這名服刑人員心服口服,隨即承認錯誤并表示要好好改造,這讓在一旁的呂道貴滿是欽佩。賈志勇告訴他,在監管一線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下心來,學清弄懂每一條政策法規、法律條文,做實每一次清點人數、談話教育,做細每一天工作記錄、獄情分析,只有扎扎實實做好每天工作,練就好基本功,遇到問題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要加強訓練,虛心學習,一定要拿得下這份工作。”呂道貴暗暗對自己說。通過大量的學習和實踐,漸漸地,他掌握了教育改造的方式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不同的談話方式引導不同類型的服刑人員走向正軌。最近呂道貴包組罪犯王某因家庭變故情緒異常,消極改造,通過談心談話和親情電話,該犯和家屬進行了有效溝通,及時化解了矛盾。“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些年的工作中,呂道貴越來越理解了“師父”所說話中蘊含的深刻含義。
從“轉業老兵”到“監區頂梁柱”
今年年初,李寧從部隊轉業到商州監獄,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事物、新的方向,他有些不太適應。監區長看出了他的焦慮,指派監區警察王奎為他的“師父”,幫助他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王奎將服刑人員管理制度匯編、個別談話教育、來往信件檢查、刑滿釋放手續辦理等事務性工作內容和職責進行羅列,結合工作實際有重點地向李寧講解。通過日復一日的積累,李寧掌握了監管業務知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王奎深感“傳幫帶”的責任重大,將多年管理服刑人員的好經驗、好方法毫無保留地講給李寧。“監獄工作首先要端正態度、親自動手,服刑人員點名、隊列指揮、清點人數、巡查檢查……每一件事都需要認真負責地完成;其次是多學多記多總結,反復琢磨,歸納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李寧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服刑人員的能力,把“師父”教授的個別談話技巧、內務檢查辦法、學習教育規范和監區全體服刑人員的基本信息整理裝訂成工作筆記,每天記錄“做了什么、學到什么、哪里不足”,不斷總結反思,工作能力在邊學邊干中快速提升。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省商州監獄充分發揮“師徒制”傳統,點對點接續、手把手幫帶,在思想、作風和工作上,“師徒”齊頭并進,共同為監獄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