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高盛看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摩根大通貨幣策略師旗幟鮮明地表示“我們繼續反對拿結構性因素來預測美元進入廣泛而長期的下降趨勢的想法。”
摩根大通外匯策略師Daniel Hui、Paul Meggyesi和Juan Duran-Vara在研報中寫道,他們反對這樣一種觀點,即基于美元喪失儲備貨幣地位等結構性因素,美元陷入了更廣泛、長期下跌趨勢,“我們堅定地認為,由特殊因素推動的美元疲軟將會減弱和有條件的,而不是廣泛的、持續性的和結構性的”。
隨著美聯儲的刺激政策不斷加碼,同時不斷暗示放棄先發制人遏制通脹的政策立場,市場通脹預期開始不斷抬頭。推高金價的同時也削弱了美元指數和兌主要貨幣的匯率。
但摩根大通策略師認為,不能把通脹、金價和美元之間的關系假設為因果關系,當下的趨勢在歷史上看更像是巧合而非因果。摩根大通計算了歷史上不同通脹條件、利率條件和實際收益率情況下的美元表現,并表示上述三個因素在過去五年“沒有一個能解釋美元指數或常見美元貨幣對的表現。”
相反,摩根大通認為真正給美元下行壓力的因素是華盛頓遲遲無法就第二批財政刺激法案達成一致。原因在于當前財政刺激到期后若無措施及時跟進,這會對經濟復蘇造成拖累。而這種悲觀情緒會先在美元匯率中體現出來,造成美元繼續走弱。
因此,摩根大通也建議客戶做空美元/日元匯率,但強調這一建議并不是長期看衰美元。“偶發事件驅動的美元貶值是狹義且有條件性的,不能把它引申成廣義長期的結構性貶值。”
高盛此前罕見地指出,美國的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正在引發市場對美元貶值的擔憂,而這可能終結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主導地位。
高盛這一觀點在華爾街一眾投行與分析師之間尚數少數派。高盛策略師表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大,以及貨幣肆意橫流引發了貶值恐慌。而更大的可能性是隨著經濟活動正常化,中央銀行和政府有充分的動機通過通貨膨脹稀釋債務負擔。”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