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所歡: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自我成長性格等心理學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相關資料圖)
一段關系中,大多數煩惱都來源于:“說話拐彎抹角”。
比如:
在公司里,尤其是一些“互聯網公司”,明明可以跟你直說,卻偏要造一些晦澀難懂的詞;
在社交中,有什么問題明明可以直說,對方偏要拐幾個彎暗示你;
在親密關系中,有矛盾就溝通,有問題就直說,對方偏要陰陽怪氣。
……
不會好好說話,總是拐彎抹角,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問題。
在任何關系里,“打直牌”都是最好的相處模式。
-01
在感情中“打直牌”,能避免許多矛盾
親密關系里,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模式差異之一就是:有話直說和拐彎抹角。
“女人心,海底針”
“女人的心思,九曲十八彎”
這些話,都是形容女生的心思比較多,情緒比較敏感;
但是,她偏偏又不愿意跟你直說,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和語言暗示你。
比方說:
你問女生想吃什么?
她說:“隨便”。
你說:“那我們吃烤肉?”
女生:“太油膩了,不想吃”
你問:“我們吃火鍋?”
女生:“太熱了,不想吃”
……
你又說:“那你為什么說隨便?”
女生:“就是隨便啊,你都不懂我心意嗎?在一起那么久了,你不知道我想吃什么嗎?”
你看?矛盾是不是無形之中就產生了?
女生明明可以直說。
“我想吃xx,我想要xx,我認為xx”。
但女生的習慣是什么?
她們就喜歡讓男生猜測她的心思,猜測她的心意,讀懂她所有的情緒。
在有些女生看來:“你愛我,就應該成為我肚子里的蛔蟲,懂我所想,不然就是不愛我?!?/strong>
最可笑的是什么?
有些老夫老妻,甚至都不好意思直接跟對方說:“性的需求”。
而是要通過各種暗示,各種信號,讓對方猜測自己的心思。
可笑不可笑啊?
男生在這一點上要好很多。
因為男生的思維,就是直來直去,有什么就說什么。
在親密關系中相處,有話直說,能打直牌,才是最好的相處模式。
真誠,永遠都是最好的相處技巧。
如果兩個人連“最基本的坦誠相待”都做不到,那何談愛情,何談親密?
-02
在社交中,打直牌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舉個例子:
朋友找你幫忙辦事。
你既沒有拒絕,也沒有表示接受,給出了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答復。
你的想法是:
“我們關系不太熟,我也不想拒絕你;所以,我既不說幫你,也不說不幫你,你自己去思考吧。”
但你的回答,對方就理解成:
“哦,我知道了,他會幫我。”
結果是什么?
約定的時間到了,他問你:“你有沒有幫我辦好這件事?”
你愣了,問他:“什么事情?”
他說:“就是上次我請你幫我的事啊,你忘了?”
你說:“我什么時候答應你了?”
到這里,他心中肯定會記恨你,埋怨你。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有話直說,干脆拒絕”,才是一個人最理智的行為,才是社交中該有的高情商。
永遠不要害怕得罪對方。
干脆拒絕,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他欣然接受,不會對你產生不滿。
第二種:他因此跟你鬧掰,不跟你處了。
無論哪一種結果,對你都沒有任何損失,反倒能讓你認清這個人。
最怕什么?
含糊不清,優柔寡斷,猶豫不決。
你想幫的話,就去幫;
你不想幫忙,就干脆拒絕;
你能做到,也不要把話說得太滿;
你做不到,更要直接拒絕。
這些,才是社交中最好的“打直牌”手段。
-03
家人相處,“打直牌”能夠增進親密度
有這樣兩種家庭關系。
一種是:
家人之間的關系很疏遠,很冷漠;父親和兒子無話可說,母親和女兒相互厭倦。
明明是一家人,卻鬧得很不愉快。
另一種是:
家庭氛圍很好,有什么就說什么,彼此很愿意分享生活,分享心情;
即使產生了矛盾,也能拿到明面上來溝通,是親人更是朋友。
這兩種家庭關系,你更喜歡哪一種?
毫無疑問,往往是后者。
有些家庭的相處模式是:
吞吞吐吐,含糊其辭。
子女羞于跟父母表達愛意;
父母羞于跟子女表達想念。
子女有事情從不跟父母溝通;
父母有事情,總是瞞著子女。
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是家人?
家人就是共同擔當,共同面對,共同成長,親密無間。
如果你愛父母,就跟他們表達你的愛意;
如果你想念在外的孩子,就跟他們表達你的想念;
如果你對家人有什么要求、不滿或建議,那就直接表達。
一家人,何必說兩家話?
一家人,何必要各種隱瞞,說話拐彎抹角?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老一輩的中國人,說話往往比較“含蓄”;說3分,保留7分讓人猜。
年輕一輩的人,說話往往很直接;有什么就說什么,坦蕩又真誠。
我更愿意跟年輕人相處,因為跟說話“含蓄”的人相處,太累了。
生活本就充滿壓力,為什么再給自己制造麻煩呢?
今日話題:
你喜歡“有話直說”的相處模式,還是“含蓄”的相處模式?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