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醫藥板塊再度走強,多股漲超10%。
消息面上,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基于seirs模型對全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趨勢預測顯示,2023年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數4000萬/周,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發生在6月底,約6500萬每周,因此“研發針對XB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公募基金大舉加倉,醫藥板塊見底了?
(資料圖片)
在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調整后,醫藥板塊迎來公募基金大舉加倉。券商研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的加倉幅度排名第二。另據統計,二季度以來,醫藥相關ETF份額持續獲得資金凈流入。在多家機構看來,隨著行業基本面的持續回暖,部分標的迎來較好的配置時機。
Choice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華寶中證醫療ETF和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份額分別增長105.94億份、100.56億份,在所有股票ETF中排名前兩位。按照成交均價計算,上述兩只ETF合計獲得近百億元資金凈流入。此外,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廣發中證創新藥產業ETF的份額同期也分別增長39億份、21.49億份、18.96億份。
站在當前時點,多家機構認為,隨著基本面回暖,兼具長期成長性和低估值優勢的醫藥板塊迎來布局良機。
從政策角度來看,中歐基金認為,中藥有望受益于基礎藥物目錄調整。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藥行業近幾年得到了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隨著國家基礎藥物目錄調整臨近,市場預計可能有更多的中醫藥進入基礎藥物目錄。此外,該機構認為,集采對仿制藥的影響可能接近尾聲。
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萬民遠表示,醫藥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的趨勢確定性強。“目前醫藥板塊中以CXO為代表的景氣賽道股估值大幅調整,交易擁擠度也大幅降低,風險釋放得比較充分,且產業長期成長邏輯沒有被破壞,優質醫藥股迎來價值投資機會。”
安信消費醫藥股票基金經理認為,在經歷兩年的調整后,許多優質醫藥公司的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我們繼續看好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潛在成長空間巨大、有一定估值優勢的創新藥、醫療服務、創新醫療器械、特色原料藥等細分領域,同時也關注醫藥行業內因國企改革有望帶來效率提升和估值修復的相關投資機會。”
越跌越買,基金什么時候能回本?
不少基民會質疑:我一年前建倉就說估值在低位了,現在還在低位套著,靠估值推測行情能行嗎?
確實,用整體估值是不夠準確的,因為這些年醫藥板塊構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細分行業眾多,專業門檻高,且不同的子行業差距巨大。但大部分細分領域的估值水平,在歷史上具備一定吸引力。可重點關注以下幾條可能的邏輯主線:
1. 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拐點來臨,在弱復蘇寬流動性的背景下,創新藥、大單品及創新上游會有機會。創新藥方面,21年7月以來,創新藥顯著跑輸恒生綜指。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加息、創新藥定價不及預期、行業內部競爭激烈、創新藥出海遇到階段性困難。而以上問題在2022-2023逐步緩解, 展望2023下半年年,我們有理由對行業環境進一步改善保持樂觀。
(數據來源:過去兩年恒生綜指與港股創新藥相對漲跌幅對比,中信建投,Wind)
從國外來看,納斯達克生物科技估值水平已擊穿歷史最低溢價水平,美股生物科技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此外,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即將在6月份召開,很多企業的重要研究發現和臨床試驗結果也會在ASCO年會上首次發布,多個國產創新藥公司臨床數據值得關注,這對創新藥會是一劑催化劑。
2. 在如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出于安全自主可控的需求,國家對于醫療科研儀器和高端零部件的相應需求提升,醫療設備公司有望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加速。
3. 在“中特估”的大邏輯下,疊加中藥板塊政策支持,“央企醫藥+中藥板塊”或將受益于此。詳細而言,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出臺、中成藥集采穩步推進、中藥審評改革持續深化、中藥國企改革加速落地等都是促進中藥板塊基本面改善的因素。
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大家可以一起耐心等待醫藥β行情的回歸。
(文章整合自中國證券報、富國基金)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