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縣以訴調對接為突破口,將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前,實現了矛盾糾紛調解和司法確認雙向融合。累計調解民事糾紛393件,涉及標的額8000余萬元,為群眾節約訴訟成本50余萬元,實現了降成本、增成效、促治理目標,創出了訴源治理新路徑。
建強陣地一個中心作統攬
為了方便當事人,在縣法院大樓一樓臨街門面房設置了面積200余平方米的訴調對接中心,中心下設訴調對接工作室和訴前調解工作室,實行訴調對接平臺、縣級“三調聯動”平臺及在線調解平臺聯動運行,構建了“一個中心、兩工作室、三個平臺”運轉模式,完成“訴”與“調”無縫對接。統籌調解資源,通過內挖自身資源、外聯多方力量,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向前推移、向下延伸,以立體、多元、高效的運轉模式,主動參與到“三高三區”新柞水建設當中,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全面推動社會矛盾糾紛從單一化解向多元化解轉變,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相關資料圖)
分類施策“兩線”運行抓化解
堅持“線下”實體平臺和“線上”智慧平臺兩線運行。訴調對接中心落實專人坐班,就近免費為當事人提供咨詢服務,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對調解成功的案件,當場出具調解書,對需要司法確認的,由駐中心指導法官依法審查,出具裁定書,賦予調解書以強制執行力;對調解未成功的,引導其進入司法訴訟程序,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由縣法律援助中心委派律師為當事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實現了進一扇門,辦理咨詢、訴訟、調解和法律援助四件事,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同時,縣訴調對接中心依托法院在線調解平臺,積極開展線上調解工作,及時上傳調解專家庫人員信息,由當事人自己點單,及時通過網絡調解系統開展三方或多方線上調解工作,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線上調解成為當事人化解糾紛的首選,累計通過線上調解化解社會矛盾糾紛61件,線下調解332件。
整合資源三支力量齊攻堅
縣訴調對接中心成立了由人民調解員、指導法官、執業律師三支力量組成的調解隊伍,建立了人民調解員和調解專家信息庫,對全縣222名人民調解員進行了等級評定和公示,評選出一級1名、三級54名、四級167名,將28名人民調解專家納入信息庫,在縣訴調對接中心的統一調度和當事人的自主選擇下參與調解工作。建立了案件研判溝通機制,由駐中心的專職調解員、坐班律師、指導法官定期開展案件研判和疑難復雜案件攻堅,形成了一套“工作室登記指引、坐班律師咨詢服務、調解員積極化解、指導法官審核確認”的協作工作機制,確保了調解工作有力有效有序開展。
創新方法“四化”同步提效能
按照“多元化運行、系統化處置、專業化推進、規范化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司法局和縣法院主辦,各行政部門協同的“三調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并在法院設立“訴調對接中心”,進行實體化運行;對訴前調解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較大、當事人情緒比較激動、涉及基層自治組織及黨委、政府的案件,由縣訴調對接中心聯系當地黨委、政府,協調聯動,一同參與調解工作,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協同處置;訴調對接中心對案件錄入登記后,涉及食品質量、建設工程合同、勞動爭議、人身侵權、拆遷補償安置等類型的案件,依托多部門融合資源,由立案庭將上述類型案件分流至訴調對接中心進行調解,充分發揮各部門、團體、調解委員會的資源集約優勢,進行多元化調解處置,真正做到“案結事了”;進一步加大調解指導和培訓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調解員的法律素養,努力發揮行業化調解的優勢,實現了“專業事專業辦”“行業糾紛行業調”,提高了調解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縣訴調對接中心健全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的良好機制,提高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
總結提升五項舉措促長效
縣訴調對接中心將調解協議的達成作為調解工作的新起點,結合工作實踐不斷進行提煉,探索總結了“一件糾紛、一本案卷、一份簡報、一條經驗、一次回訪”的“五個一”工作法,有效規范了調解工作程序,提升了案卷標準化管理水平,總結提煉了調解技巧和經驗。在全縣組織開展的人民調解案卷評查中,縣訴調對接中心參評的20本案卷均獲優秀等次。通過實地走訪和電話回訪等方式開展調解案件回訪工作,案件回訪率達100%,編撰的20個典型案例匯編成為基層人民調解員的學習工具書,有效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履職水平。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