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團隊首次將“植物-土壤反饋”理論引入農田生態系統,揭示了土壤“越種越好”的反饋機制,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綠色方案。
張福鎖介紹,該方案已經應用于科技小院,力爭實現產量與土壤健康的協同提升。相關科研成果《調控植物-土壤反饋,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今天在國際期刊《科學》上發表。
記者了解到,該成果源于團隊長期駐扎科技小院生產一線的實踐積累,觀察和剖析了農業綠色發展所面臨的各種限制因素,基于在根際生態與調控領域40多年的研究積累,系統闡述了植物-土壤反饋的原理、機制與調控過程,及其對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實踐意義,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基于植物-土壤反饋理念的土壤健康管理技術示意圖。校方供圖
“我們發現,農業生產領域,人們大多希望通過育種和生產技術來提高產量,往往忽略了土壤的重要性,導致土壤生態系統失衡,威脅耕地質量和農業綠色發展?!睆埜fi說。
他表示,基于植物-土壤反饋理念的土壤健康管理技術“植物-土壤反饋”理論將植物、土壤、微生物看作整體,目的是通過解析系統各要素之間復雜的關系,促進作物與土壤之間有益的相互作用?!爸参?土壤反饋”有正、負兩方面,長期單一化種植、不合理的耕作管理會導致土地惡化,影響下一茬的種植,這是負反饋;土地越種越肥沃,則是正反饋。
植物-土壤反饋助推農業可持續發展示意圖。校方供圖
“在關注土壤病原菌危害的同時,團隊還注重有益菌和腐生菌等與植物的互作機制,發揮生物網絡的正向調控作用?!敝袊r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王光州是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張福鎖團隊在科技小院培養的學生。他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兼顧有益生物利用與有害生物防治,統籌短期生產和長期健康,用地和養地結合,才能實現土壤“越種越好”。
“本次成果進一步深化了團隊在農田生態系統復雜互作機制和調控過程研究方面的科學認知,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創新思路和系統化的解決方案?!睆埜fi談到,目前,團隊提出的土壤健康管理綠色方案已經在科技小院投入生產實踐,已初見成效。團隊在廣西隆安縣建設的香蕉科技小院里實施了土壤綠色管理技術,產量提高了約18%。(李依環、實習生趙雅杰)
[責任編輯:linlin]
“在西部,最能嘗到奮斗的甜”|焦點熱門
每日快報!中國農大科研團隊揭示土壤“越種越好”反饋機制
什么是日本財年?日本為什么從4月開始新的年度?
微粒貸是國內首家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
還記得小時候那些好看的國產動畫片?海綿寶寶 虹貓藍兔系列
哪些央企總部將搬離北京?它們將搬往哪些城市?
你的朋友圈都是怎么發的?這些優美的文案送給你~
2022年北京冬季殘奧會開幕時間2022年3月4日 閉幕時間3月13日
烏克蘭一直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嗎?哪些國家與烏克蘭接壤?
2022年安徽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圓滿收官 融資成本有效降低
安徽池州市前5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50.4億元 外貿進出口增勢強勁
安徽宿州延伸服務開展水質治理筑牢安全防線 保障居民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