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和同程旅游近日聯合發布《2018年春運大數據報告》,針對人們的春運出行意愿進行系統分析,發現鐵路依然是人們春運出行的首選。
“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隨著鐵路12306APP的上線,微信購票的落地實施,再加上最近“常旅客會員服務”(積分換票等)的推行,可以說,鐵路基于大數據而開發的服務越來越全面。
此前,鐵路通過對數據的精準分析,實現了“行程沖突不得重復購票”,有效地遏制了網絡黃牛,為旅客出行創造安全的購票環境,為旅客多種出行方案的落實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從2015年12月開始,人們發現12306的運行更穩定了,經過3年的云化升級,在2017年1月,12306經受住了每天多達250億次的訪問,這是“云查詢”的功勞,更準確地說,是數據支持與數據運用的完美結合。像外賣上高鐵、動車自主選座這樣的進步,無一不是依靠互聯網的支撐。《2018年春運大數據報告》除了發現人們依然鐘愛鐵路出行外,還對2018年總體客流量和大致分布進行了預測,讓運輸部門能夠提前備足運力。當然,這里面鐵路面臨的壓力最大,因為除了現在預測到的這些客流運量,還要預防不良天氣時客流的激增,面臨著多重嚴峻考驗。
每一次技術與服務的進步,都是對數據精準把握的結果。建設網絡強國,一方面是保護數據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要用活數據、讓數據說話。構建健康網絡環境,保護用戶隱私不被泄露,這是使用數據的第一步;在掌握數據的基礎上,科學分析、精準定位,則是用活數據的關鍵。
在春運來臨前發布《2018年春運大數據報告》,顯示了鐵路部門做好功課,為解好春運難題所做的切實努力。面對“春運大考”,僅靠一家之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中國要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最終目的是要讓網絡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務。為此,互聯網的使用者和建設者不僅要有共同的目標,還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思維,真正讓數據說話,走好網絡強國之路。
[責任編輯:linlin]
宿州市埇橋區面對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安徽合肥電網最大負荷達864.1萬千瓦打破紀錄 全力確保整體電網
安徽宣城努力打造安徽美食文化特色“名片” 開展校企合作培養人
安徽蕭縣多舉措落實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動 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安徽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夏種糧食播種 重點作物全面落實
安徽出臺9條措施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筑夢江淮 引導加大人才招聘
前5個月安徽新材料產業規上產值同比增長14.1%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
5月份安徽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708.66億 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黑龍江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 加大承保折扣力度
黑龍江哈爾濱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四大經濟發展” 強化核心共性技
安徽六安今年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 推行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
安徽銅陵設置共計103個社區臨時蔬菜供應點 方便群眾就近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