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與阿里云宣布,在超導量子計算方向發布11比特的云接入超導量子計算服務。這是繼IBM后全球第二家向公眾提供10比特以上量子計算云服務的系統。該服務已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線,在云端實現了經典計算仿真環境與真實量子處理器的完整后端體驗。
通過量子計算云平臺,用戶可以在云端的超導量子處理器上運行自定義的各種量子線路代碼,下載相關運行結果。
該平臺將吸引更多人在上運行量子算法,完成初步試驗,不僅能用于了解處理器的性能、技術瓶頸等重要特性,還將幫助到下一代處理器開發,為優化應用積累經驗。而在云端提供量子計算的創新服務方式,也能從中知悉面臨的技術挑戰和機會。
阿里云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施堯耘表示,此次上線意味著阿里云量子團隊可以更方便地基于真實處理器進行實驗,幫助深入理解硬件,進而引領量子工具軟件和應用軟件開發,同時從量子云服務的用戶端體驗中獲取經驗,不斷完善平臺建設。
量子計算云平臺由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與阿里云共同研制,并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用戶可以登錄阿里云官網使用。
除用戶端服務外,阿里云還提供量子計算的經典仿真,并參與設計測量處理器性能的方案。經典仿真能準確算出量子處理器上的實驗結果,與真實處理器結果進行比對,用以測量后者的性能、驗證正確性等。
量子計算具有劃時代意義,全球都已將量子計算研究作為爭奪“人類終極計算能力”的關鍵入口。僅2017年,量子計算能力的競爭在谷歌和IBM幾大科技公司間漸趨白日化。
據了解,阿里巴巴是首個大力投入量子信息科學的中國科技公司, 致力于將量子計算從學術帶到現實世界。
早在2015年7月,阿里云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究。阿里云隨后帶來全球首個云上量子加密通訊案例。
2017年5月,由中科大、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浙江大學共同研制完成的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誕生。2017年下半年,世界著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馬里奧·塞格德先后加盟阿里云量子實驗室。
[責任編輯:linlin]
宿州市埇橋區面對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安徽合肥電網最大負荷達864.1萬千瓦打破紀錄 全力確保整體電網
安徽宣城努力打造安徽美食文化特色“名片” 開展校企合作培養人
安徽蕭縣多舉措落實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動 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安徽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夏種糧食播種 重點作物全面落實
安徽出臺9條措施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筑夢江淮 引導加大人才招聘
前5個月安徽新材料產業規上產值同比增長14.1%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
5月份安徽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708.66億 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黑龍江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 加大承保折扣力度
黑龍江哈爾濱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四大經濟發展” 強化核心共性技
安徽六安今年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 推行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
安徽銅陵設置共計103個社區臨時蔬菜供應點 方便群眾就近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