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貧困地區,紅旗小學是“幸運的”,經過營養干預,學生們的生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身高和體重發育仍相對滯后。
5月8日,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布依族鄉開興村,一場持續兩天的暴雨剛剛結束。不足兩米寬的山路,早已被來往通行的車輛碾成了爛泥。早晨5點45分,9歲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徐向懷(化名)背著書包從家里出發了。盡管本村有小學,他仍要花一個多小時徒步走山路,到相鄰的紅旗村上小學。
一年前,外出打工的父母聽說紅旗小學有“愛加餐”項目,便將他從家門口的小學轉到現在這所學校。《工人日報》記者在5月6日~9日在貴州威寧縣各個鄉鎮探訪發現,在貧困山區,兒童就餐難和營養不足問題仍然突出。
“雞蛋是換錢的,哪舍得吃”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走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學校門口。徐向懷隨手撿起校門口的一塊小石頭,刮掉鞋子上的泥巴,整理一下身上的背包走進了學校。今天輪到他負責搬運班里同學們的早餐——雞蛋和學生奶。
翻開課本讀了一陣書,就聽見一陣急促的鈴聲。他彈簧一般從凳子上站起,拉上另外一個同學直奔門外。
“這就是爸媽給我轉學的原因。”徐向懷告訴記者,在此之前的兩年里,他早晚餐都在吃烤土豆。“那時候,我出發前都會從爐膛里拿出兩三個烤洋芋(土豆),帶著充饑。現在我在學校能吃到早、午餐,感到很幸福。”
徐向懷和另一名同學把裝滿雞蛋和牛奶的兩個箱子搬到教室后,其他孩子迅速排成兩列,等待領取。班里年紀最大的12歲,最小的9歲。記者注意到,這些孩子比一般城市孩子明顯瘦小,平均身高在1.2米左右。
“盡管他們體格還是瘦小,但比我剛來到這里的時候,還是有很大改觀。”特崗教師張龍江看出了記者的心思,介紹說。3年前他通過招考來到這所學校,進班的第一天發現,班上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身高還不及標準小學課桌的高度。“很多孩子就只在學校吃一頓營養午餐,早晚都吃烤土豆。吃飽都成問題,更別提營養了。”
“貴州貧困在畢節,畢節貧困在威寧。”記者了解到,我國2011年啟動了營養改善計劃,每個孩子每天有3元的午餐補貼。2014年,財政部進一步將營養餐補助標準提升至每生每天補助4元。但是對于貴州威寧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來說,多數家庭年凈收入僅1000元,而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水平更低,僅依靠午餐項目無法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
“在威寧,家里的雞蛋要拿到街上換錢,哪舍得吃。牛奶更是一年到頭都喝不上一盒。”威寧縣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主任李紅梅說,2012年,縣里到云南宣威參加優質課培訓,意外發現那里的孩子早餐有捐贈的雞蛋和牛奶。“通過縣里的評估和努力,2013年我們正式向中國扶貧基金會申請了‘愛加餐’項目,成為這個項目在貴州省的首個試點縣。”
“直接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全縣一共有566所學校,30多萬名學生。但是目前惠及到的學校也不過195所,還不到全縣的一半。”威寧縣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工作人員李文燕說,“紅旗小學算是幸運的,因為條件允許,他們既配備了營養加餐,也配備了愛心廚房設備。”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很多村小存在營養餐加工場所和學生用餐場地受限、食堂設施不完備等問題,導致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打了折扣。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廚房設備正是配合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的一項舉措,主要是給貧困地區小學提供標準化的廚房設備,提高營養午餐的衛生、安全和健康程度。
“廚房設備陳舊落后在我們鄉并不少見,當年的紅旗小學也不例外。不是不管,而是條件差的學校太多,管不過來。”新發布依族鄉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明輝說,2012年,紅旗小學全面實施改善計劃,但因為不是中心小學,基礎設施投入相對較少。“當時的食堂特別簡陋,是用學生教室改造的簡易食堂。只有一臺電冰箱、一只炒菜鐵鍋和幾個桶。做起飯來很費勁,來了好幾個廚師都走了。”
“不僅廚師難招,花在燃煤上的費用也很多,每年將近8000元。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聽到這話,一旁的紅旗小學校長夏嗣興插話道,當初在申請愛心廚房設備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項目對于廚房結構、面積和電力增容都有很高的要求,對于我們這種貧困縣來說,就‘三相電’這三個字都滿足不了。” 夏嗣興說,用電要求最少要達到380v/50kw,還要單獨安裝安全變壓器,栽電線桿,拉電纜線。“這都不是靠我一己之力能夠解決的。”
眼看費勁申請的項目就要停滯于基礎設施短缺上,威寧縣教育局和項目負責人著了急,找到分管教育的縣長。經過商議,威寧縣決定趁著這個契機改善基礎設施,投入2000萬元進行學校周邊的水電路改造。目前,改造還在陸續進行中。
夏嗣興告訴記者,改造之后,學校在燃煤項目上的支出變成了電費支出,一年降低了5000元。“孩子在學校吃好,最直接的影響是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長遠來看,是扶貧扶智的一個方面。鄰近的開興村、貴坪村、六盤水鄉元村家長都把孩子轉學到我們學校。學生從100多名,增加到現在的244名,多了一倍。”
“貧困地區孩子營養健康仍有缺口”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有近一半的學生不能保證三頓飯,一個月中80%的學生喝不到牛奶。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我國6~17歲農村兒童青少年的生長遲緩率是城市兒童的3倍;6歲以下農村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是城市兒童的2~3倍,而貧困農村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又是一般農村兒童的1.5倍。有很多農村地區兒童的家長對于孩子成長期營養供應重視不足。
“應該看到,這些孩子是我國的未來。重視他們的營養健康,就是重視我國的未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善槐說。
中國扶貧基金會于2008年啟動“愛加餐”項目,旨在通過營養加餐、愛心廚房和營養宣教等方式,有效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的營養狀況。自啟動以來,項目累計覆蓋云南、四川、廣西、貴州、湖南等14省44州/市87個偏遠山區的縣/區,受益學生超過79.2萬人次,為學生提供了4480余萬份的營養加餐,建立了1445所標準化的愛心廚房。
評估表明,經過營養干預,學生的生長發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身高和體重發育仍然相對滯后。這也表明,貧困地區孩子的營養健康仍有缺口。
中國扶貧基金會健康發展部項目人員告訴記者,農村學生營養改善是一項長期工作。她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伸出援助之手。
[責任編輯: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設置697處西瓜銷售點 瓜農可免費進入銷售點位
安徽開展夏季酒駕醉駕集中整治百日行動 嚴防酒駕醉駕肇事肇禍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領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嚴打食品違法行為
安徽出臺2022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 共計劃省級一類賽27項
安徽發出倡議書倡導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 商業場所合理用電
安徽安慶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安徽淮北積極落實2022年電網防汛度汛措施 加強防汛專項應急演練
安徽全椒縣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資源助企用工 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宿州市埇橋區柔性引進博士推進鄉村振興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安徽印發出臺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方案 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 推動提高藝術創作組
淮北相山區持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群發展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