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8日在香港西九文化區舉行奠基儀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工程正式啟動。該館建筑設計師嚴迅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的設計目標是要讓博物館的參觀者與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交流,同時也要將這一傳承傳統文化的建筑融入香港現代都市。
坐落于西九文化區內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于2022年竣工,正式開放后將長期展出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藏品,并通過多媒體展示、講座、文創產品營銷等方式展現故宮文化。而如何在香港這個東西文化交匯之地為故宮文物設計“新家”,備受海內外關注。
嚴迅奇坦言,在接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計任務時,他面對的是每一次在香港設計建筑時都會遇到的挑戰——土地狹小。因為地少,設計師的理念達成受到很大限制。而為了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一脈相承地展示中國古代建筑的特色,嚴迅奇費盡了心思。
嚴迅奇說,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概念在北京故宮看得最清楚,它是一個有序列的空間。從天安門廣場進故宮的門,人一層一層地走進去,看到一個接一個的廣場。香港因為地域限制,自然不能在橫向空間體現出這樣的遞進。
嚴迅奇也想讓這座博物館打上香港都市文化的烙印。“香港建筑的特點是什么?是密集,往高空發展。”
如何讓中國古代建筑風格與香港現代都市文化在一座博物館中體現出來?嚴迅奇一次次地前往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尋找靈感,同時他也反復考察香港西九龍文化區內的環境和已經落成的建筑。在不斷地反思與推敲中,嚴迅奇終于找到了二者的平衡——以縱向的空間體現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
嚴迅奇介紹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空間上仍延續了北京故宮空間設計的最大特色——中軸線的概念。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以平面的中軸線串聯一個個空間,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則是以立體中軸線串聯不同的空間。
根據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公布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計圖紙,這座博物館整體上像一座“鼎”,呈“上寬下窄”的形狀,整體建筑風格是現代化的。中軸線立體串聯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幾個中庭,面朝東、南、西向,通過中庭,游客可以看到香港西九文化區海濱廣場、香港天際線和大嶼山。
嚴迅奇反對刻意地或一味地仿古。所以由他設計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個現代的、跟香港現代都市文化配合的建筑,但它又應能引起公眾對中國古代文化和視覺藝術的一種聯想。“中國古代建筑文化有一種雍容的氣度,一種巧妙的平衡,一種變化多端的肌理演示。所以你看它時不會覺得這是北京故宮,但你會覺得它肯定是跟中國古代文化有關系,這就是我想表現的特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僅自身風格獨特,在嚴迅奇看來,它也與西九文化區的其它場所共同構成了“建筑與空間,建筑與建筑的對話”。除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九文化區中還坐落著戲曲中心、M+博物館與演藝綜合劇場等其他建筑。
嚴迅奇說,在設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同時,他還考慮設計了通往博物館的海濱長廊、周圍的廣場、公園的臺階等。“它們就好像清明上河圖里面的橋一樣,不同的建筑在同一個公共空間里被打通了,形成呼應。這種呼應在同一個空間里,就有了對話的可能。”
在設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之前,香港的許多著名地標的藍圖也都出自他手:香港特區政府總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舊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如今,嚴迅奇也是國際上最負盛名的香港建筑師。
生于廣東中山,成長于香港,現在享譽世界的嚴迅奇也惦念家鄉的發展。除了香港的項目外,嚴迅奇還在給中山市設計一個高300米的大樓,大樓有望成為中山的地標式建筑。往返于粵港兩地,嚴迅奇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格外有感觸。他說,大灣區給我充滿動力的感覺。這個動力不是不同城市間各自發展,而是因為區內大型基礎設施的連接和互動而產生的一種新動力。不同城市間有互補,也有競爭力。
嚴迅奇說,2000年以后,內地建筑行業發展很快,不同類型的現代化建筑和文化商業建筑在各地呈現出來,百花齊放。而未來,他相信內地的城市建設會越來越“以人為本”,空間的利用率也將越來越高。他希望香港與內地建筑行業的專業人士可以在大灣區的平臺下加強溝通與交流,共同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責任編輯: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設置697處西瓜銷售點 瓜農可免費進入銷售點位
安徽開展夏季酒駕醉駕集中整治百日行動 嚴防酒駕醉駕肇事肇禍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領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嚴打食品違法行為
安徽出臺2022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 共計劃省級一類賽27項
安徽發出倡議書倡導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 商業場所合理用電
安徽安慶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安徽淮北積極落實2022年電網防汛度汛措施 加強防汛專項應急演練
安徽全椒縣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資源助企用工 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宿州市埇橋區柔性引進博士推進鄉村振興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安徽印發出臺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方案 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 推動提高藝術創作組
淮北相山區持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群發展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