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廣州已建成母嬰室900多間,成為全國首個重點公共場所母嬰室全覆蓋的城市。記者日前從廣州海關了解到,由該關技術中心承擔秘書處工作的地方標準《母嬰室安全技術規范》(DB44/T 2279-2021)(下稱“技術規范”)正式發布。而此前不久,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稱該技術規范將于2021年6月6日實施。廣州的母嬰室使用體驗如何?能否滿足技術規范要求?帶著這些疑問,昨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大型商超、公園、交通樞紐等地后發現,公共場所母嬰室覆蓋率頗高,但不同場所配置水平仍然參差不齊。
最新出臺的技術規范在母嬰室環境質量、衛生、配套用品、安全標識等的合格評定方面做了統一標準要求。記者了解到,這是廣東首次發布關于母嬰室安全的規范性標準,同時也是國內首個從安全角度出發對母嬰室進行規范的標準。
按面積和應配置配套用品情況,技術規范將母嬰室分為3種類型:一是A類舒適型母嬰室,通常室內面積大于或等于10 平方米,且配備齊全的用品,如哺乳設施、換尿布設施、衛生設施、便利設施、空氣設施、附屬設施、信息化設施等,并對上述設施進行合理的布局和分區;二是B類標準型母嬰室,通常室內面積大于或等于5平方米,配備基本的用品,如哺乳設施、換尿布設施及簡單的便利設施;三是C類基礎型母嬰室,通常室內面積大于等于2平方米但不足5平方米,僅配置簡易用品,如只配備哺乳和換尿布等必需設施。
技術規范規定單個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或日客流量超過1萬人的公共場所,其獨立母嬰室使用面積累計應不少于10平方米,并在顯著位置進行標識。同時,母嬰室內僅放入與哺乳、喂食、換尿布或孕產婦休息相關的用品,不應放入與哺乳無關或不相容的設備或器材以及存放雜物,也不應作為儲物間等其他功能使用。
技術規范對母嬰室的環境質量和消毒衛生提出具體要求,要求母嬰室內應有自然通風條件或設有通風換氣設施,保持空氣流通、無異常氣味。室內地面應保持清潔,無污跡、水跡、紙屑;室內物品按規定放置,保持整齊、不凌亂。環境、配套用品及物體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和檢查,并保存相關記錄。在傳染病流行及防控特殊時期,及時對母嬰室進行消毒。具體指標包括母嬰室空氣流速、空氣菌落數等室內空氣總揮發性有機物,每平方米1小時均值不得大于0.60毫克;內墻裝飾涂覆材料中有害物質鉛的含量,每千克不得高于90毫克等。
技術規范同時對哺乳專用椅、尿布更換臺、兒童保護座椅、防撞角條及其制品的外觀與結構、物理機械性能等提出更符合實際的技術標準。如對哺乳專用椅的外觀與結構進行了規范,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沒有任何缺損、裂紋、破裂;座椅的座位處于最低位置時高度應大于等于300毫米但不超過400毫米等。
[責任編輯: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設置697處西瓜銷售點 瓜農可免費進入銷售點位
安徽開展夏季酒駕醉駕集中整治百日行動 嚴防酒駕醉駕肇事肇禍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領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嚴打食品違法行為
安徽出臺2022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 共計劃省級一類賽27項
安徽發出倡議書倡導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 商業場所合理用電
安徽安慶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安徽淮北積極落實2022年電網防汛度汛措施 加強防汛專項應急演練
安徽全椒縣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資源助企用工 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宿州市埇橋區柔性引進博士推進鄉村振興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安徽印發出臺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方案 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 推動提高藝術創作組
淮北相山區持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群發展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