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鹽田鄉南灣村海域,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頻頻現身,于近海處嬉戲玩耍、翻滾跳躍,直到退潮時才離去。
一直追拍中華白海豚的霞浦縣攝影愛好者劉維順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海豚對海洋水質環境十分敏感,被視為衡量海洋生態環境的活指標;它們的出現,凸顯當地海洋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地處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的寧德市,此前海上養殖業粗放、無序,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2018年以來,該市全面開展海上養殖業綜合整治,以往海面上密布的養殖網箱、白色泡沫浮球等已不復存在。
近年來,福建守護碧海銀灘,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海漂垃圾綜合治理之路。不僅在閩東海域,廈門海域也再現了海豚逐浪的畫面,還有中華鱟等海洋珍稀生物在這里休養生息。
據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披露,2020年,福建全省共清理海漂垃圾27.3萬噸,第四季度全省重點岸段海漂垃圾分布密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6%。
為守護碧海銀灘,福建強化智慧治理,構建科技支撐保障機制。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四級調研員劉晨稱,針對海漂垃圾面廣點多,傳統治理方式耗費較大且往往事倍功半的情況,依托生態云平臺等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推動從“有人管”向“管得住”“管得好”轉變。
福建13個重點海灣、235個近岸海域監測站點、11個主要入海河流、25個主要入海小流域現已納入生態云平臺管理,定期調度無人機和岸基攝像對重點區域海漂垃圾及陸源入海污染物進行監測,航拍圖像、監測數據等信息全部匯入“海洋信息一張圖”。
“今年還計劃在重點岸段設置高清攝像頭,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增加監測站點。”劉晨表示,數據會實時連接到生態云平臺,通過識別統計分析,結果實時推送給沿海地方,屬地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生態云平臺實時看到結果,“解決過去時效性不足、清理不及時的問題”。
廈門市率先開發海漂垃圾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對九龍江入海垃圾漂移軌跡進行預測預報;福州市建成全國首個海漂垃圾視頻監控網絡體系,實現對重點岸段海域全景監測……福建還啟用智慧化分析預警,應用人工智能識別算法、基于水深、岸線、地形等基礎數據,對漂浮物進行監測、識別、預警及分析,研判海漂垃圾分布區域和擴散軌跡。
“通過生態云平臺,各地實時掌握轄區內海漂垃圾問題突出岸段地點、主要垃圾類型、垃圾覆蓋面積和密度,隨時上傳治理后圖片視頻素材等整改情況,實現云端‘一張網’調度防控。”劉晨說。
“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福建讓美麗海灣更加“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劉晨表示,海漂垃圾治理是綜合治理,“我們積極推動全鏈條治理,運用生態云平臺,提供智慧服務、智能管控,保障精準治理,節約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責任編輯: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設置697處西瓜銷售點 瓜農可免費進入銷售點位
安徽開展夏季酒駕醉駕集中整治百日行動 嚴防酒駕醉駕肇事肇禍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領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嚴打食品違法行為
安徽出臺2022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 共計劃省級一類賽27項
安徽發出倡議書倡導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 商業場所合理用電
安徽安慶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安徽淮北積極落實2022年電網防汛度汛措施 加強防汛專項應急演練
安徽全椒縣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資源助企用工 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宿州市埇橋區柔性引進博士推進鄉村振興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安徽印發出臺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方案 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 推動提高藝術創作組
淮北相山區持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群發展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