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想了解8月15的相關知識,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8月15的內容介紹,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資料圖片)
本文目錄一覽:
1、8月15日是什么日子2、8月15是什么節日8月15日是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農歷8月15是中秋節。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其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有祭月、賞月、觀花燈、觀潮、吃月餅、猜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等。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
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有祭月、賞月、觀花燈、觀潮、吃月餅、猜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傳統。
以上就是小編對8月15的相關信息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