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有媒體報道,繼嚴厲打擊演員高片酬之后,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并向行業征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有數家影視劇制作公司人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這一新規的確正在調研中。
6月備案電視劇同比減少5集
“集”不僅是電視劇創作上的時間節點,更是核算成本、買賣交換的基本單位:一部成本已定的電視劇,最終能夠剪輯出的集數越多,成本越被攤薄,出品方的收益自然越高。某制作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通常30集的劇本‘抻’成40集非常正常,50集也不是夢。”
就治理“注水劇”的決心,廣電總局早已頻繁釋放信號。據廣電總局備案公示,2019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8部、2002集,平均每部34.5集,而去年同期平均每部39.7集,平均每部減少5集。
在2019年6月全國電視劇月報備案通報中,72%的變更電視劇集數在減少——《長安諾》從68集變成了61集,《一路繁花香正濃》從40集變成了36集,《大明風華》從70集變更為62集,《彈孔》從49集變更為39集。
7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在講話中再度嚴厲重申,“針對注水劇、宮斗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要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如何定義“注水劇”引爭論
對于“限集令”,業內很多人士認為,客觀上確實可以整治當下“注水劇”泛濫、甚至影響國劇整體品質和觀眾體驗的現狀。但是,如何定義“注水劇”等諸多問題仍有很大討論空間。
例如,若以40集為上限,25集的劇本拍成40集,就不算“注水”嗎?另外,《甄嬛傳》、《瑯琊榜》等公認的國劇經典,都是超過50集的長劇,可見電視劇的集數長短并非決定品質的必然。
對于這些疑慮,有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就是因為沒辦法定義‘注水劇’,所以總要找到一個可以量化的抓手。這個抓手就是集數,以40集為上限就有標準可依了。”
據了解,限制電視劇集數,這并非第一次。央視曾經在2009年規定在其平臺播出的電視劇最長不能超過30集,但這一單邊政策反而限制了央視電視劇霸主平臺的地位,省級衛視后來居上,最終政策不了了之。
因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希望新政能真正擠出電視劇情節的“水分”,而不是僅僅消滅了數字上的長劇,致使改頭換面的季播、上下部劇集等轉而“泛濫”。
[責任編輯:linlin]
湖南瀏陽市推出退役軍人金融服務驛站 開設業務綠色通道
湖南岳陽市正式啟動鄉村振興系列公益主題活動 發布10條紅色文旅
湖南懷化今年新登記4萬余戶市場主體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婁底市婁星區保障農村道路運輸安全有序 實現農村公路整體升級
去年以來安徽累計打掉涉黑組織21個 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合肥發布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業發展政策 符合條件可延續免收房屋
安徽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確保政策紅利落地
安徽出臺七項醫保措施解決群眾醫療后顧之憂 推進“一站式”窗口
安徽深入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 突出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
安徽宿松縣政務服務聚力“一改兩為”排憂解難 從時間空間上延伸
廣東三地合作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 延伸公益訴訟觸
廣東中山主動打造出租車行業“優選”誠信體系 推進新舊業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