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5日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打造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已于4月1日經天津市委、市政府專題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市將全力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
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位于千年古鎮楊柳青,規劃占地面積2800余畝,分為歷史名鎮、元寶島、文化學鎮等三個板塊,總投資52億元人民幣。
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白鳳祥介紹,該項目借鑒雄安新區模式,聘請國際國內頂級團隊進行設計;在規劃完善過程中,放到立足國家戰略和服務京津冀發展的格局中來謀劃;不搞政績工程,不搞房地產開發,不搞過度商業化,全力打造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建筑的勝地、文化交流的平臺、文化消費的場所、市民樂活的家園。
白鳳祥說,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確定文化價值著力點是漕運文化、年畫文化和趕大營文化,并將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比如,規劃設計的中國年畫博物館、崇文書院等都是對楊柳青歷史文化的反映。
與此同時,堅持保護優先。挖掘保護好考古勘察過程中發現的800余座古代墓葬群,作為研究古代大運河的考古實證。并通過研究歷史典籍,梳理楊柳青古鎮形成過程,確定河道范圍、渡口位置、歷史街巷格局,不斷恢復古鎮的歷史空間格局。按照“留古、承古、揚古、用古”的原則,采用明清古建筑形式,充分展現古鎮的歷史風貌。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天津市文物局局長徐恒秋稱,該局高度重視西青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的考古工作。2020年3月至6月,曾組織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楊柳青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兩個項目的考古調查,共勘探發現宋代至明清時期古墓葬845處;9月至11月,對楊柳青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工程區域內的遺跡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共清理墓葬119座,出土瓷罐、頭飾、陶缽、鎮墓磚瓦、錢幣等明清時期文物360余件。
“出土物以陶瓷器為主,南北窯口兼備,這些實物的出土有力證明了天津在歷史上作為南北貨運貿易樞紐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化交流融合。”徐恒秋表示,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對豐富和深化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linlin]
湖南瀏陽市推出退役軍人金融服務驛站 開設業務綠色通道
湖南岳陽市正式啟動鄉村振興系列公益主題活動 發布10條紅色文旅
湖南懷化今年新登記4萬余戶市場主體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婁底市婁星區保障農村道路運輸安全有序 實現農村公路整體升級
去年以來安徽累計打掉涉黑組織21個 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合肥發布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業發展政策 符合條件可延續免收房屋
安徽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確保政策紅利落地
安徽出臺七項醫保措施解決群眾醫療后顧之憂 推進“一站式”窗口
安徽深入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 突出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
安徽宿松縣政務服務聚力“一改兩為”排憂解難 從時間空間上延伸
廣東三地合作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 延伸公益訴訟觸
廣東中山主動打造出租車行業“優選”誠信體系 推進新舊業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