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1年監督計劃,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繼續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下稱“兩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出快遞包裝減量和鼓勵回收的要求。北京市推動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目前電子運單使用率99%。
這是記者28日從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兩條例”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的。
執法檢查重點包括:條例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作出的配套文件制定情況,落實分類責任促進習慣養成情況,綜合施策推進垃圾源頭減量情況,加強市場培育推進可回收物資源再利用情況,加強信息公開推進專維資金規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情況。
根據執法檢查方案,4月下旬至5月下旬,將組織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進行集中檢查,專題檢查小組開展專題檢查。形成問題清單,督辦整改落實。
推動快遞包裝綠色治理
北京市郵政管理局表示,近年來北京市推動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目前,全市電子運單使用率99%,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99%,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率88%,循環中轉袋使用比率97%,郵政快遞網點均已設置快件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同時,2020年全行業膠帶用量減少25%以上,通過推廣電子運單等措施節約紙張近1萬噸,重復利用紙箱近1億個。快遞包裝治理成效明顯。
北京市郵政管理局介紹,當前,快遞包裝主要分為七大類:快遞運單/快遞電子運單、集裝袋、封套、包裝箱(瓦楞紙箱)、包裝袋、膠帶和填充物。
據統計,主體包裝使用封套的占9%,使用包裝箱的占50%,使用包裝袋的占34%,使用復合包裝的占7%。快遞運單、封套、集裝袋一般為快遞企業單獨使用,包裝箱、包裝袋、膠帶、填充物既有電商企業等上游用戶提供,也有快遞企業提供。
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基本建立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修改決定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修改后的《條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
北京市城管委表示,通過一年努力,符合北京實際、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基本建立,民眾分類意識普遍增強,分類習慣初步形成。
一方面,民眾“三率”大幅提升。根據抽樣調查和現場檢查結果,知曉率98%、參與率90%、準確投放率在85%左右。北京市創建形成了835個示范小區、村,約占小區、村總數的5%,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另一方面,分類效果超出預期。今年4月份家庭廚余分出量3878噸/日,比《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1.6倍。餐飲單位廚余垃圾分出量1795噸/日,廚余垃圾總量達到5673噸/日。可回收物分出量4382噸/日,比《條例》實施前增長了46.1%。(完)
[責任編輯:linlin]
湖南瀏陽市推出退役軍人金融服務驛站 開設業務綠色通道
湖南岳陽市正式啟動鄉村振興系列公益主題活動 發布10條紅色文旅
湖南懷化今年新登記4萬余戶市場主體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婁底市婁星區保障農村道路運輸安全有序 實現農村公路整體升級
去年以來安徽累計打掉涉黑組織21個 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合肥發布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業發展政策 符合條件可延續免收房屋
安徽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確保政策紅利落地
安徽出臺七項醫保措施解決群眾醫療后顧之憂 推進“一站式”窗口
安徽深入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 突出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
安徽宿松縣政務服務聚力“一改兩為”排憂解難 從時間空間上延伸
廣東三地合作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 延伸公益訴訟觸
廣東中山主動打造出租車行業“優選”誠信體系 推進新舊業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