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印發《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啟動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促進各地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和使用。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與城鄉人民群眾需求相適應、與人口要素相匹配的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縣級行政區域至少建有一個公共體育場,或田徑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公共體育館,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短板得到補齊,行政村(社區)等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進一步優化提升,健身步道、體育公園、戶外運動設施等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大幅增加。以健身設施為依托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更加普及,公共健身設施服務水平和使用效益進一步提升,基本實現數字化管理,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提升行動成為新時代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新品牌。
加強適老化適兒化健身設施配置。各地新建的健身設施項目原則上應100%配置老年人和兒童健身設施。社區、公園等公共場所新配建的健身器材中,適老化健身器材以及足球門、趣味投籃器、滑梯、秋千、蹺蹺板等適兒化健身器材數量合計占比應不少于50%。公共體育場館應100%提供老年人和兒童青少年健身活動場所。
打造群眾身邊的體育生態圈。加快推進各類體育公園建設。推動構建國家步道體系,在全國20個左右的省(區、市)探索建設國家步道示范項目或示范區。引導具備條件的公共體育場館、市(縣)體校建設完善1000個左右、向社會高質量開放的示范性非標準公共足球場。
促進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提質增效。推動3000個左右體育部門所屬公共體育場館提升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水平,覆蓋2000個以上的縣(市、區)。
下一步,國家體育總局將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同向發力,統籌利用各類資金渠道,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大督導力度,依托健身場地設施開展更多公益性群眾性體育賽事,加快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