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畢業季到來,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表現如何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助力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已成為當前陜西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記者6月12日從陜西省人社廳獲悉: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支持穩崗擴容提質惠民生的通知》,旨在持續提高就業質量,促進全省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記者梳理該政策發現,陜西將從助企紓困穩定就業崗位、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強化兜底幫扶兜牢民生底線等4個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優化推出了19條政策措施。
助企紓困穩定就業崗位
(資料圖)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穩企業、穩就業崗位是關鍵。上述《通知》明確提出,延續實施階段性降費政策,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2023年6月30日到期后,延續實施至2024年12月31日。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參保企業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30人及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可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按30%返還。
在優化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全省將對月銷售額10萬元及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為生產性服務業納稅人和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分別加計抵減5%和10%應納稅額;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此外,陜西還將引導金融機構面向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范的實體經濟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
根據政策要求,全省將建立高質量建設項目、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重點民營企業等用工缺工企業清單,納入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優先建設就業帶動能力強和就業質量高的項目。社區工廠以及符合社區工廠條件的就業幫扶車間新吸納1名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就業,按每名2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
同時,陜西還將加快秦創原“三器”平臺建設,全年新建10個左右立體聯動“孵化器”和成果轉化“加速器”,30家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注冊企業和創業團隊500人。推薦培育國家級和認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15家。實施技能培訓提升工程,大規模開展重點行業、重點群體、急需緊缺工種(職業)補貼性培訓。
為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全省還將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與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用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推廣西安市“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就業圈,加快推動實現就業服務數字化轉型。鼓勵建設“開放式、共享式、集約式”零工市場。
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該《通知》明確,對企業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按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同時,陜西還將指導國有企業適當調劑來年指標增加招聘計劃,同步在“秦云就業”等平臺發布招聘信息,力爭全年招聘規模不少于去年。全年組織2500家中小企業提供6萬個就業崗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就業不少于2000人,全年募集不少于4萬個青年見習崗位。加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力度,統籌實施“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鼓勵引導基層就業。
強化兜底幫扶兜牢民生底線
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也是全省就業工作的重點。根據政策,陜西對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脫貧戶、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人員及時進行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納入援助范圍。對困難畢業生,提供“一人一檔”“一生一策”就業幫扶。對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可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陜西明確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按規定向困難群眾足額發放物價補貼。(記者 周明)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