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募不了盲池,就先搞個專項基金維持生活。”
作者 I 陳曉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募資形勢比人強。
“朋友的機構去年設了十多只基金,每只基金大概3000萬-2億,也有些1億左右的,一般只投單一項目或兩個項目。”一位機構IR負責人Lucky 透露“搞盲池沒人投,專項基金容易多了。”
曾幾何時,投資人大多對專項基金并不感冒,甚至引發靈魂拷問:“搞專項基金跟做FA有什么區別?”但在現在,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當盲池基金越來越難募,專項基金意外成為一些中腰部投資機構的出路。
正如前不久,一位知名投資人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所管理的盲池基金正準備分拆成小基金來分別募資,讓明星項目先活下去。
先找獵物再申請子彈
盲池基金難募
“就財務回報上來說,專項基金并不比盲池差。”王成說,其2015年進入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從入行至今一直以專項基金為主,目前所在機構管理著美元和人民幣基金合計40多億元的規模,也投中了不少明星項目。
“只要搶到明星項目的份額,基本都能賺到錢。”
王成娓娓聊起,印象深刻是當初他和團隊拿到京東系幾個明星項目的份額,兩年就賺了四倍多,給LP高興壞了。
這幾年下來,王成親歷了專項基金從邊緣到火熱的過程。印象中,前幾年如果說自己是干專項基金的,很容易遭到同行冷落;但至今,越來越機構甚至頭部機構都并不排斥專項基金。
相較于盲池基金,專項基金“所見即所得”,LP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錢流向了哪里,甚至可以根據公司目前的市值,中間稀釋了幾輪,自己能投進去多少份額,能測算出未來相對精確的回報。
而對于GP來說,先找到獵物再去申請子彈,成功率往往更大。尤其在目前整個市場資金池如此緊張的情況下,“10%的機構幾乎募走了市面上90%的錢”已經成為共識。
而剩下的90%機構,只能在10%的資金盤子里卷。“大家也沒辦法,只能夠通過特定項目做募資,掙管理費,維持日常的開銷;如果運氣好可以賺到Carry,實現逆襲。”王成并不掩飾。
在他的觀察里,越來越多投資人擠進了專項基金。但擺在面前的挑戰顯而易見——通常而言,專項基金更多面向中后期的項目,或者知名獨角獸,這類項目往往估值高,人氣旺,排隊給TS的一線機構不在少數,如何競爭是一個難題。
“最關鍵的還是人脈。”王成坦言,真誠是必殺技,但最終要完成交易還是得靠資源。某種程度上,目前一級市場部分就是資源變現——可能是認知,可能是人脈,可能資金.....不一而足。
“我70%的時間都在找項目維護和企業關系,30%時間在募資。”王成提醒,好項目一定要快準狠,鎖定項目份額之后要盡快打款要不然很容易被截胡。
近幾年最快的一次,他們只花了23天就完成了一個專項基金的募資投資全過程,包括項目行業分析、財務判斷、募資說明書、融資協議、全國找LP募資、工商注冊、開戶托管打款等。
現在可能還越來越卷。小紅書上一位關注高端制造的VC訴苦:他們的專項基金募資周期只有一周,“愁到頭禿。”但沒辦法,份額不等人。
LP越來越中意專項基金
為何部分LP愈發青睞專項基金?
“過去10年,絕大多數個人LP在盲池基金上是傷心的。”一則來自投資人分享的數據顯示,市面上近七成機構DPI不足1,其中有半數機構DPI僅達到0-0.5。
基金到期了,但LP的本金還沒回來。“在盲池基金上,即使虧了也不知道自己虧在了哪里。”一位來自蘇州的母基金管理人John對投資界感嘆。
在此之前,他負責管理著一支由政府引導基金和社會資金組成的母基金,在選擇GP上,通常的策略是結合此前的業績及返投配合情況來選擇。但他反思忽略了一件事:過去的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有時GP的利益與LP也并不相通。
John聊起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曾經在他投資的一個VC基金中,有一個明星項目估值飆升,他建議GP及時套現部分收益,但GP認為應該追求長期持有的價值,雙方的矛盾也由此小小激化。“不能說誰對誰錯,只是形勢比人強,理想主義經常被現實打敗。”
事后,他有一個總結:要離項目更近一些。而這也是當下不少LP的寫照——想接觸項目。
相較于盲池基金,越來越多的家辦LP及高凈值人士愈發青睞專項基金。因為專項基金可以根據項目情況來選擇要不要投資,周期也在3-5年以內,相比于盲池基金來說,直接高效。
從情感上,LP對于專項基金的虧損也更容易接受。“因為LP在投資專項基金之前就已經接觸到了項目,選擇投資也是基于自己的判斷,就算是虧了也只能怪自己看走眼。”John談到對專項基金的看法。
甚至,越來越多的LP想下場自己看項目。這讓我們想到不久前的一則融資——蘇州華邁電氣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知名LP投資人王彩虹、劉克勇參與完成。
當抱團的LP直接去對接融資項目,資金實力碾壓一眾三四線基金時,其直投能力一點都不遜色。這也倒逼著GP直接帶著項目去跟LP談,用資源換取資金,更直接了當。
這樣的誘惑也擺在——政府引導基金面前。“政府引導基金會比較歡迎明星項目的專項基金,因為投了之后這個項目就能落到當地。”John認為,一些專項基金肉眼可見地會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
對于好項目,各地政府也毫不吝嗇,不僅給予資金支持、土地支持,還有稅收政策支持,條件只有一個:總部遷到當地去。這樣的條件對于項目本身非常有誘惑力,專項基金也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來拿到優質項目。
先活下去再說
來自LP端的壓力,漸漸倒逼著GP這頭作出妥協。
“說的好聽一點,我們是做的是股權投資,從聰明有錢人拿到錢以后,投給另外一幫聰明的有錢人手里。說的直白一點,我們做的更多是代人理財的事情。”王成直言,今年是他從業以來最難的一年,因為大部分人口袋里是沒錢的。
根據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數據統計,2023年5月VC/PE市場共計238支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47.9%,環比下降54.7%;披露募集金額531.5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64.2%,環比下降66.1%。
在募資難的背景下,GP都在不同程度調整自己的姿勢,包括募集起專項基金。
不過訪談一圈,幾乎所有的GP都承認,專項基金不是長久之計。“中短期可以做專項基金,但長期肯定往盲池基金發展,每個投資人都想有足夠的自由度來投資欣賞的項目。”
所謂風險投資,是將不同的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來平衡投資分風險。如今大家都想孤注一擲的押中一個項目來獲得超額回報,并不不現實,一旦看走眼將會是滿盤皆輸。
這樣的案例并不遙遠。一位雪球用戶曾在2021年底爆料,2018年5月,XXX財富管理機構向國內投資者推薦銷售某專項基金,該基金底層實為一個專項基金——斗魚,由該基金作為LP以17億美金的估值承接某頭部VC機構所擁有的斗魚部份老股,由該VC機構主動管理并支付了管理費與Carry給該VC機構。
然而,斗魚股價曾在2021年2月16日達到18.25美元,約半年后2021年7月6日達到6.7美元,財富管理機構的管理團隊始終未進行合理有效的拋售或平倉保護LP的權益,甚至在面對LP時稱“期間成交量不足”,最終導致LP慘遭重大損失。
事實上,如今明星項目退出過程受阻的情況比比皆是,押注單一項目風險也是極大。“為了搶某一明星項目,大家哄抬物價的情況時有發生。”王成表示,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最后的泡沫越來越大,貿然投資去博一個聽起來很美的項目,幾乎是九死一生。
而更大的擔心在于,VC變得不像VC。“風險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尋找那些不確定性卻可能極具顛覆性的創新,專項基金可能會讓我們喪失發現其他偉大創新的機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創投合伙人感嘆。
末了,梳理各家做起專項基金的理由,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個答案——先活下去再說。
申明:感謝作者的辛勤原創!若在本公眾號轉發過程中涉及到版權問題,敬請與管理員聯系!以便及時更改刪除,謝謝!(郵箱:2012280448@qq.com)[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