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劉平
在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看北京演藝集團出品、中國雜技團演出的原創現實題材雜技劇《呼叫4921》(編劇、總導演黃宏、李任),有著一種特殊的感動。該劇表現的是人民警察隊伍中“一門兩忠烈”的感人故事——警察父親何平和兒子何秒秒“為人民負重、護歲月靜好”而壯烈犧牲。
不同于話劇用語言講述故事,雜技劇《呼叫4921》完全是用技術講述故事。整個舞臺演出除了幾聲“呼叫4921”,所有的人物都沒有語言,完全靠肢體語言和雜技藝術的技巧“講”故事。這無疑增加了演員表演的難度,但他們知難而進,硬是憑著自己的硬功夫表演,讓觀眾看懂了劇中的故事,“聽”見了人物心靈交流的頻率。
故事從成年何秒秒的回憶講起。在父親何平的冥誕日,何秒秒來到父親生前的家中,這里一切都沒有改變。那熟悉的陳設和氣味使他回想起小時候與父親相處的快樂時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光景,眼前又浮現出父子之間的親情以及在矛盾中相親、相敬的成長故事。為給父親過生日,何秒秒精心準備了一個蛋糕。就在點燃蠟燭那一刻,父親的警務終端響起,“呼叫4921”。何平放下與親人的團聚,立刻奔向召喚的現場。秒秒傷心不已。父親在追捕逃竄的毒販團伙時,為解救人質、掩護群眾壯烈犧牲。秒秒承繼父親的光榮警號“4921”,去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以藝術之美塑造人物形象,再現生活中生動細膩的細節,是該劇舞臺呈現的突出特點。然而,如何把雜技藝術與戲劇藝術融為一體,又是該劇創作上的一大難點。用該劇編劇和總導演黃宏的話說:“雜技是從頭發絲到腳尖包括全身血液都融入技巧的藝術,而戲劇是沖擊心靈和情感的藝術,二者怎么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就像南極和北極,雖然從物理空間上相差甚遠,但也有共通之處,我們就是要找到它們的共通之處。”深諳戲劇藝術創作訣竅的編劇黃宏,曾經在沈陽軍區雜技團工作過19年,對雜技藝術比較熟悉。他認為,就雜技與戲劇表演形式而言,“無論是外在還是內涵,其目的都是為打動觀眾,傳遞藝術之美”。為此,他提出貫穿全劇的“四個追求”:“雜技與特警是精彩與驚險的碰撞,也是力量與肌肉的展現。在創作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作品的可視性,提出了有故事、有情感、有趣味、有智慧的創作追求。”當這“四有”建立起來了,就可以再加“一有”,即“有技術”。首先把前“四有”搞扎實了,后“一有”是錦上添花。以前,雜技演員的表演都是以“技”為主,這次對他們提出戲劇表達的要求,二者極為不同,在不同中如何尋找共通?他們“在物理距離上找藝術的反差,在藝術規律中尋求互補”。導表演充分發揮雜技藝術的表演技巧與豐富的技術手段,在講述精彩的故事、精心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展現一種藝術美,精彩與驚險結合,技能與力量碰撞,再現生活中的細節真實。如訓練場上警察官兵的摸爬滾打、身輕如燕、瀟灑自如、張弛有序、颯爽英姿的身影;與歹徒、毒販追逐、格斗時的風馳電掣、左突右沖、上下翻飛、動如猛虎、堅硬如鋼,其細膩唯美、精彩絕倫的場面,真正體現了創造之精神、藝術之魂魄。
以創新的意識創造美的藝術,是該劇創作上又一突出特點。劇中以藝術之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很多,比如何秒秒水下救人就是其中重要的場面。當“警二代”何秒秒奮力將落水女孩托舉出水,自己卻因氣力耗盡而沉入水底。在創作過程中,編導者從抗洪救災的場面受到啟發,把雜技藝術的空中節目“綢吊”進行創造性改編,用遮擋幕把舞臺夾窄,讓多媒體在沙幕上投下水光,呈現水井的樣式,把“空中表演”轉化為“水下救人”。“綢吊”動作的緩慢變成了力量,把憂傷轉化為優美,在舞美燈光多媒體音樂的配合下,形成生命的交響。何秒秒幾次托舉女孩的動作,不僅不感到重復,而且感到無比真實,美到極致,讓觀眾在悲痛中感受到一種心靈之美和精神永恒!在這里,編導者突破性地將精彩高超的雜技技術融入到充滿激情的劇情設計和人物塑造當中,不僅使純技術性的雜技有了情感的溫度,而且大大加強了戲劇故事的文學力量,增強了人物塑造的感人之力。
讓觀眾感到特別驚喜的,還有來自特警總隊的警犬“突飛”作為“助演”也出現在舞臺上,它生動幽默的表現,制造了劇中何平與何秒秒父子之間的戲劇沖突,也讓舞臺更加鮮活有趣。
劇終,當舞臺上響起由黃宏親自作詞、特邀雜技演員出身的著名歌手沙寶亮演唱的主題曲《我成為了你》時,演出進入高潮——“當你面帶微笑轉身離去,望著你的背影回憶過去……我默默地舉起右手,學會你那莊嚴的敬禮……平凡如你,偉大如你,我追隨著你,我成為了你……”演唱者的激情與動聽的歌聲,同觀眾觀劇的高漲情緒融合在一起,整個劇場都沸騰了。
看這個劇,觀眾感受最真切的就是“震撼”!“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該劇的創作力圖將英雄還原成平凡、真實的普通人,以雜技藝術的獨特手段展現他們真實感人的故事,使觀眾在普通中感受到一種高尚精神。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