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題公園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二,并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即使疫情期間,中國的旅游景區行業也在繼續發展、擴大,并保持其全球地位。在后疫情時代,隨著疫情的好轉,國內主題公園預計會迎來飛躍的發展。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挑戰與機遇并存,主題公園運營商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新體驗,提升游客在園內及園外的游樂體驗。
【資料圖】
2017年到2022年,國內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有能力增加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 游客的消費觀念也隨之轉變和升級,個性化旅游將成為主流。主題公園因鮮明的主題概念、獨特的觀光和游樂環境,使游客的體驗、互動和參與感增強,從而能夠充分滿足游客的個性化旅游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顯示:
主題公園是指以盈利為目的,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定文旅主題,為客戶提供休閑體驗及文娛產品/服務的,投資及占地面積成規模的園區,主要包括以大型游樂設施為主體的游樂園,大型微縮景觀公園,以及提供情景模擬、環境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影視城、動漫城等園區。政府建設的各類公益性的城鎮公園、動植物園等不屬于主題公園。
目前游樂場/器械類主題公園占據半壁江山,但無論是傳統單一器械類游樂場(如:歡樂谷),還是以旅游演藝為核心的景區(如:宋城千古情),或是海洋動物主題景區(如:長隆、海昌等),均通過擴建場館、疊加街區場景、開發新項目以及配套旅游設施,向休閑度假業態過渡。
就國內市場而言,相較于全球市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國內市場較為慘淡。國內主要主題公園僅有部分恢復至疫情前70%-80%以上的客流量,排名較為靠前的幾大主題公園客流量較2021年下降在40%以上,如橫琴長隆海洋王國客流量同比下降41%,長隆歡樂世界同比下降41%,深圳世界之窗、上海歡樂谷分別同比下降54%、62%,國內香港地區迪士尼樂園和海洋公園客流量保持持平或上升。整體而言,國內市場受疫情反復影響,主題公園市場慘淡,預計2023年國內主題公園市場有望回暖至2019年的80%水平及以上。
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分析2023
隨著生活條件的發展越來越好,居民消費觀念也隨之轉變和升級,其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物質消費,旅游消費傾向及對參與性、體驗性較強的娛樂消費需求大幅提高,這也因此促進了主題公園規模的快速增長。2022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5.30億,比上年同期減少7.16億。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2.04萬億元,比上年減少0.87萬億元。隨著國內旅游市場景氣度回暖,主題公園旅游有望持續受益。
主題公園的創新主要在于大型游樂設備的創新,在游玩時,游客往往更注重主題樂園的游樂設備是否齊全,是否新穎,以及是否能保證安全。 從主題公園相關的專利申請量來看,2017-2020年以來,一直呈現增長的趨勢,2021和2022年則有所下降。2022年,主題公園相關專利申請量為44個。
隨著主題公園行業從傳統模式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的大趨勢,主題公園和文化旅游及相關投資領域不斷擴大、投資項目類型也越來越寬泛,并更加注重投資質量、注重創新和文化內涵。這一發展趨勢有效帶動了建筑規劃設計、配套系統工程及景區運營管理咨詢等新型衍生業務的市場需求,為既能運營主題公園,又能向文化旅游行業提供設計、咨詢等衍生服務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機遇。
由于目前,我國主題公園市場的競爭者較多,且各派系都處于穩步發展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較為激烈;隨著消費文娛的快速增長,娛樂設施場地的增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品威脅;由于供應商數量較多,議價能力較弱;下游消費市場主要是終端客戶,因主題公園品牌眾多,消費者的選擇很多,因此由較強的議價能力;此外,由于主題公園行業國外巨頭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因此有較大的新進入者威脅。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