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還有茶友和一起喝茶的人,會問我這個問題,你喝的茶品種和茶類這么多,你最愛是什么茶,平時喝的茶是什么?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然后大家更能理解第二個問題。中國茶雖然分為六大類,綠茶品種最多。相對于烏龍茶類以外的茶,品質鑒定要簡單得多,當然普洱茶如果加上山頭、古樹、年份,也是很復雜。比如綠茶,品種和工藝先排除在外,因為綠茶的品種香和工藝香差不多,都是采摘芽頭,山場越好,頭道茶和頭采茶品質好,二采三采等都要差,明前茶一般優于后采的雨前茶,再往后就是秋茶,夏暑茶不好喝。白茶也是以茶青作為基價再考慮加工的水平。其他茶也大概如此。普洱茶今天先不討論,也是復雜得很,我們在訂制普洱茶,會專門寫一些筆記。
所以六大類茶里,烏龍茶唯一以質論價的茶類,茶青原料只是為茶葉品質提供充分條件,即使加上一流匠心工藝,也是如此,品質好不好,等級水平如何,以審評的香氣、滋味、來確定。所以,想要研究茶葉品質,即使普洱茶山頭再好,再吹噓有千年古樹,如果品質平平,這茶有人要嗎?所以只要研究透烏龍茶,就可以達到觸類旁通,就很容易審評其他茶。當然,作為專業的審茶人員,并不分哪類茶的評茶人員,必須會所有茶類都有分等級。這樣的話,加工成毛茶最復雜的鐵觀音,又是我研究最為精通的茶葉,山場不同,地域和土壤不同,管理不同,采摘標準和天氣不同,半發酵工藝不同,形成了品種香和地域香、工藝香等各種不同的花香,茶湯好的油滑細膩飽滿,醇和甘甜,柔和鮮爽,生津回甘,幾乎包括了所有茶類品質特點。那么,把鐵觀音研究透了,研究其他茶,結合一下品種特點,地域特點,工藝特點【形成不同的香氣】,然后其他的通用的很多,這樣來審評其他茶類,也就容易得多了。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想,我不研究鐵觀音,先研究普洱茶,把普洱茶研究透了,也能審評其他茶嗎?這個真不一定,普洱茶審評相對簡單,烏龍茶要求特別高,而且還需要了解其他茶類的特點,最理想的觸類旁通是從烏龍茶半發酵開始,因為只有烏龍茶類最看重品質。這下我來回答,我最愛喝的茶是鐵觀音,相信很多人可以理解和相對可以接受。不過,我喜歡鐵觀音也不是僅從審評的角度來考慮的,還有一些我喜歡的原因。
一、家鄉情懷,從小在大山里長大,周邊都是茶園,從第一杯茶開始,就是鐵觀音,不管走到哪里,鐵觀音都是陪伴我的茶。相信任何一個有情懷的人,都會喜歡自己家鄉,都會想讓自己家鄉的東西,一直能夠陪伴自己左右。二、喜歡體驗與感悟,鐵觀音不僅僅是蘭花香,還有很多更好的花香,可以說鐵觀音的花香變化無窮。高雅,清幽,飄逸高揚,這些都會為我們喝茶時帶來美妙的享受,帶給我們精神享受,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物質走向精神的過程嗎?再加上茶湯的飽滿度,層次感豐富,都讓人神往,試問哪款茶淡而有味,香甜,但又不失醇和甘爽,飽滿細膩,這種協調次,肯定沒誰了吧。三、尊重茶性,記得茶經上有這么一段話,茶字,或從草,或從木。所以我們好好想想,如果沒有人,茶其他就是草木而已,因為有了人的參與,并將自己融入于其中,那成就了茶。那么,我們不管是從茶樹的珍稀性,還有好飲難植的侍候型管理,還是從采摘到加工極為挑剔的天氣要求,半發酵之難等,都是對人融入于中提出很高的要求。品懂鐵觀音,就容易知茶性。
說了這么多,不知道你喜歡喝什么茶,如果你也是喜歡鐵觀音,也說說自己的感受,如果你還認為鐵觀音不好喝,可能你還真沒有喝懂而已。而且我說的鐵觀音這些東西,還是表面上的淺薄知識,真正體驗到鐵觀音的觀音韻,那才是一種品茶境界:品懂觀音韻,便是老茶鬼啊。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