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對于減輕洪水、干旱和風沙災害、保護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安徽今年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近日,省水利廳印發《安徽省2022年水土保持工作要點》,明確今年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措施。今年,我省將通過制度、技術等多元化方式,依法嚴格監管人為水土流失,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政策體制機制。
對于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行為,加強依法監管。《要點》提出,我省今年將強化生產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加強水土保持信用監管,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比如針對生產建設項目,省級將對部省審批在建項目、市縣對本級審批在建項目開展全覆蓋跟蹤檢查,建立監管動態臺賬,緊盯問題不放,直至清零銷號。此外,利用遙感等技術手段,緊盯“是否造成水土流失、是否落實水土保持措施”等問題。對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將依法依規嚴格查處,對重大違法案件,按項目管理層級實行掛牌督辦。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是重點任務之一。《要點》提出治理的具體目標,即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不少于530平方公里,重點預防保護面積不少于600平方公里。在治理的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今年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不少于10條。
實施水土保持動態監測,能更好地摸清“底數”。今年,我省將配合完成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審核與質量把關,全面完成2021年度省、市、縣三級行政區水土流失狀況監測及動態變化分析評價工作,定量掌握我省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個流域以及水土保持三級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水土流失面積強度等情況。
在動態監測中,使用先進技術手段,打造“智慧水保”。今年,我省將立足省情做好我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夯實水土保持基礎數據整理工作,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圖斑矢量數據落地工作,實現數據平臺入庫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大無人機航拍、移動終端、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在生產建設項目和水土保持工程檢查中的應用;做好水土保持監管數據錄入與共享,按照統一標準,及時錄入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日常監督檢查、遙感監管及驗收報備、核查和水土保持工程信息化監管等數據,做到及時更新、共享共用。
制度改革創新,可以有效提高治理效率。值得關注的是,《要點》特別提到要建立協同高效管理機制,推動水土保持改革創新。比如推動建立部門協同的水土保持聯席會議制度和“河長制+水土保持”等工作協調機制,鼓勵探索市轄區內各級各類開發區實施水土流失統一監測、開展水土保持“管家”服務等,做到既放得開、服務好,又管得住、管到位,創優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