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益于政策支持、資本青睞和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創新藥研發環境持續改善,相關領域涌入越來越多的企業。作為創新藥領域的后起之秀,邁威生物成長迅速——2017年5月成立、2020年4月完成首輪融資、2022年1月正式登陸科創板、2022年3月公司首款產品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2023年3月,邁威生物第二產品地舒單抗針對骨松適應癥的邁利舒R獲批上市。公司發展潛力受到外界認可。
“持續創新是邁威生物長遠發展的價值保障和核心戰略。”邁威生物聯合創始人、CEO劉大濤近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邁威生物的創新并非要體現在數量上,而是質量上,要進一步聚焦行業,才能打造自身競爭優勢。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藥企業加速“出海”的背景下,邁威生物于今年1月全球首創品種再次實現了海外授權,積極布局海內外。分析人士表示,邁威生物在“自主造血”方面大有潛力,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資料圖】
研發投入不斷加碼
力做抗體藥源頭創新
邁威生物是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主營業務為治療用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抗體藥物。公司堅持同類首創為主,以臨床亟需的生物類似藥為輔的研發及商業化策略。在產品管線構建、平臺技術差異化、適應癥選擇等方面持續創新,同時在技術優勢領域進行基礎研究及其轉化。
從成立時間來看,邁威生物比較年輕,但其成長的速度卻令業界慨嘆。2020年4月獲得首輪融資,2022年1月邁威生物正式登陸科創板——這距離公司成立還不到5年時間。成功上市不僅意味著邁威生物的企業資本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更證明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發展得到認可,公司登上更為廣闊的資本市場舞臺。
在邁威生物發展的每個階段,劉大濤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邁威生物為何能夠快速成長與成熟?劉大濤首先強調了人才的作用。
“我們組建了一支篤實高效、默契配合的核心管理團隊。”劉大濤自豪地向記者表示。“人才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職員工1052人,研發人員占比54%;員工中45人擁有博士學歷,219人擁有碩士學歷。銳氣十足的技術創新能力與穩健從容的企業運營能力能夠有機地結合,對于任何一家身處充滿挑戰與競爭的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邁威生物聯合創始人兼CEO的劉大濤,有著腫瘤藥理博士后的背景,曾在上藥集團工作17年。實際上,邁威生物的核心技術管理人員除了劉大濤之外,還有杜欣、張錦超、郭銀漢、王樹海、桂勛等人均具備博士學歷,負責邁威生物科學研究、靶點發現、臨床研究、項目評估及監督等各項工作。
記者發現,邁威生物核心團隊成員均有跨國醫藥公司、上市公司或研究院所從業經歷,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豐富的管理經驗,熟悉生物制品從研發到生產,從生產設施建設到資產管理以及海內外市場銷售和商務拓展全產業鏈的規則和運營。
“身處生物醫藥行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為其注入‘活水’。”劉大濤認為。Wind數據顯示,2017至2021年,邁威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10733.73萬元、16907.17萬元、36304.48萬元、58132.97萬元和62251.49萬元,2022年邁威生物又投入了75861.18萬元的研發費用,自成立以來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20億元。年復一年的投入和堅持,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劉大濤表示:“從創立之初我們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抗體藥的源頭創新,我們做的不止是‘分子式’的創新,而是在臨床治療上有明確優勢的創新。這種優勢在臨床前階段表現為有更強的親和力和特異性,及更好的動物體內外藥效,而到臨床階段則表現為有更好的療效、更優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成本,提高患者的可及性。”
多個產品陸續落地
彰顯“自主造血”實力
從研發成果來看,目前邁威生物擁有2個獲批上市的產品,以及分別處于不同階段的在研品種12個,包括10個創新品種和2個生物類似藥,其中1個品種處于上市審評中,3個品種處于關鍵注冊臨床試驗階段。上述品種涵蓋免疫、腫瘤、代謝、眼科、感染等疾病領域。對于邁威生物而言,公司目標是“利用3-5年時間,將公司建設成抗體藥物生產能力一流并擁有多個獨特產品的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
據介紹,2022年3月,邁威生物首個商業化產品君邁康R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該產品是與君實生物合作開發的。同年5月25日首張處方落地。截至2022年末,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已取得全國掛網省份18個、現醫藥準入105家,完成所有庫存銷售及商業回款。2023年3月,邁威生物針對骨松適應癥的地舒單抗產品邁利舒R獲批上市,這是全球第二款獲批的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具有明顯先發優勢。另一款針對腫瘤骨轉移適應癥的地舒單抗品種9MW0321處于上市審評中,預計今年三季度獲批上市,同樣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根據邁威生物發行招股說明書預測,邁利舒R上市后的市場占有率約為20%至25%,9MW0321上市的市場占有率約為25%至30%。劉大濤告訴記者,邁威生物正在組建地舒單抗銷售團隊,核心骨干目前已經陸續到位,將會針對地舒單抗兩款不同的產品分別組建腫瘤領域及骨松代謝領域的精干型銷售團隊。
除了腫瘤領域和代謝領域外,劉大濤認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老年視覺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因此邁威生物看好眼科市場的潛力,并將在這一領域持續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邁威生物正積極推進9MW0211和9MW0813兩款產品的臨床入組及未來的上市許可申請工作,這兩款產品聚焦于眼科。其中,9MW0211是一款作用靶點為VEGF的單克隆抗體創新藥,公司基于兔單克隆抗體及人源化改構技術獲得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已有研究數據表明,與傳統鼠源單抗相比,兔源單抗具備更高的親和力;9MW0813是一款重組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是阿柏西普的生物類似藥,阿柏西普在2022年全球銷售額是96.47億美金,擠進全球暢銷藥TOP10榜單。
劉大濤告訴記者,不論是在研產品還是已上市產品,這些都表現出邁威生物具備充分的“自主造血”能力。
全球化仍是未來趨勢
預計2025年可實現盈利
對于邁威生物而言,2023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目前君邁康R和邁利舒R相繼實現商業化,第三款產品也獲批在望。在IPO階段,邁威生物曾預計“年產1000kg抗體產業化建設項目”一期將于2023年三季度完工,但從目前建設階段來看,該項目可以提前至二季度順利完工。“包括BD收入,我們預計公司2023年整體營收規模約6億元,至2025年,根據之前招股書的披露,僅銷售收入預計可達20億元的規模,我們希望未來幾年盡早實現盈利,這才是一家負責任的上市公司”。在劉大濤看來,邁威生物的發展十分樂觀。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邁威生物曾對外披露,全資子公司MABWELL THERAPEUTICS, INC.(簡稱“邁威(美國)”)與DISC MEDICINE, INC.(簡稱“DISC”)擬就在研品種9MW3011簽署《獨家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邁威(美國)獨家許可DISC在除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所有區域內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以及其他方式開發9MW3011的權利。
實際上,除中國之外,全球醫藥產品仍具有較大的市場。不少懷揣著全球化抱負的中國生物創新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邁威生物同樣懷抱著這樣的希冀。“在商業化方面,我們始終致力于面向全球進行商業轉化,快速實現項目價值的全球化。”
在劉大濤眼中,創新藥領域,未來趨勢是全球化開發,邁威生物將致力于尋找具備全球化臨床和醫學能力及商業化能力的合作伙伴來共享創新成果、共同推動管線價值全球化,同時給公司帶來正向現金收入。公司致力于在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發展商業化團隊,其他領域會通過合作甚至轉讓的方式進行商業化轉化,一方面增加現金收入,另一方面減少后續的研發投入。
“對于邁威生物或者絕大多數國內藥企來說,在獲得較早階段臨床數據后,尋找有全球化臨床醫學運作能力和后端商業轉化能力的公司合作能夠最大程度給管線價值賦能,同時降低公司的研發投入和風險,這也是公司目前的主要策略。具體的策略還是要根據管線的特性去選擇合適的出海方式。”劉大濤坦言。
與此同時,在劉大濤看來,做創新藥永遠都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邁威生物在未來仍將堅持創新研發作為公司長遠發展的價值保障與核心戰略。公司會控制每年進入開發階段的分子數量,畢竟創新項目的數量并不是公司的追求目標,而是需要進一步聚焦,以此獲得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分子,并在臨床階段獲得差異化價值,這是公司永恒的理念。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