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請對社區矯正對象胡某心理狀況保持關注,防止出現過激行為,提供如下矯正建議……”近日,碑林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管理科在對新入矯人員進行心理測評時發現,胡某心理狀況異常,駐派心理咨詢師在嚴謹循證評估后,向張家村司法所發出心理預警提示,為下一步制定矯正方案、實施分類管理提供參考。
《社區矯正法》明確規定心理矯治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近年來,西安市碑林區司法局注重發揮心理矯治在社區矯正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社區矯正+心理矯治”模式,形成三級保障,矯正社矯對象犯罪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礙,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從而防止重新犯罪。
入矯報到 心理評估知其心
開展量表測驗,做到“凡進皆測,凡到必談”。社矯科在社區矯正工作實踐中,對來報到的社矯對象,填寫《明尼蘇達多相個性測驗量表》,并綜合運用心理訪談等心理技術進行入矯心理測量與篩查,做到“凡進皆測,凡到必談”。同時第一時間摸排社矯對象心理健康狀況、行為模式、認知水平等心理人格特征,逐一建立心理檔案,為每位社矯對象量身定制監管教育幫扶建議,確保對隱匿性心理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
實時跟蹤 預警提示防風險
進行動態監測,發出心理健康預警提示。社矯科實時跟進社矯對象心理評測信息預警,根據測評結果分類研判,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心理危機,一方面及時對司法所發出心理預警提示,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對一心理咨詢或團體輔導,引導社矯對象正確疏導負面情緒,預防和減少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違法犯罪。
對癥下藥 心理矯治解心結
制定個性化矯治方案,消除不良心理。經心理測試,社矯科將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家庭突發重大變故的;排查出的異常人員等列入心理矯治重點對象,通過定期走訪和教育談話,準確掌握其心理動態,及時建立預警機制,第一時間實施心理干預,抓住心理癥結,對癥下藥。
通過三級保障機制,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不僅有利于科學疏導社矯對象不良情緒,增強其自我調節和社會適應能力,還為今后進一步健全社區矯正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碑林區司法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個性化幫扶”的原則,遵循“嚴監管,重教育,強幫扶”的理念,時刻關注社矯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探索契合實際的心理矯治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工作的規范化和專業化。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