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云南省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鳳慶管護分局聯合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共同開展紅豆杉科植物群落調查工作。
調查人員在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鳳慶片區“黃竹林片”海拔2900米左右區域發現野生紅豆杉蹤跡。通過調查人員現場仔細搜尋,在山坡東北面河谷兩側區域內發現野生紅豆杉科植物10余株,其中最大的植物胸圍約100厘米、胸徑約30厘米,樹高最高的約30米。據云南大學研究人員介紹,發現的紅豆杉為喜馬拉雅紅豆杉(又稱須彌紅豆杉),現場最大的一株喜馬拉雅紅豆杉樹齡估計應該在800年以上。調查人員一行對喜馬拉雅紅豆杉進行了樹木鑒定、樣方調查、土壤采集和周邊植被群落調查分析。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因其生長緩慢、發育困難而極為稀少,被稱作“植物界的大熊貓”。目前,紅杉科紅豆杉屬所有種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近年來,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鳳慶管護分局不斷加大自然保護區宣傳教育、巡護監管、調查監測力度,各類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數量不斷增多。據初步調查統計,目前鳳慶片區內共記錄到野生喜馬拉雅紅豆杉1000余株,分布范圍8000畝左右,主要生長在海拔2000米至3000米區間,呈帶狀分布,最大的野生喜馬拉雅紅豆杉樹齡預估在1000年以上。
此次紅豆杉科植物群落調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掌握了鳳慶片區喜馬拉雅紅豆杉生長分布范圍、數量,通過分析研究其分布環境、繁殖繁育、生長習性和氣候特點等,為下步科學合理做好喜馬拉雅紅豆杉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喜馬拉雅紅豆杉物種起源探究、加強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鳳慶片區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