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一老一小”,是一個家庭的兩頭牽掛,更是事關民生福祉的關鍵所在。細微聚焦“一老一小”,林山寨街道互助路社區(qū)堅持以“黨建引領、網格共建”為抓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體系,把暖心服務做到家門口,讓群眾訴求有處說、困難有人解、問題有人辦,用高精度服務為居民描繪“幸福地圖”。
“阿姨,家里的菜還夠吃嗎?”,“老哥,你最近身體怎么樣?”6月5日,在林山寨街道互助路社區(qū)互助路21號院,微網格長張艷春穿梭于樓院間:為空巢老人送菜送藥;為關照退役軍人健康送去血壓計;為困境兒童發(fā)放慰問物資和"讀書卡";為樓院治理獻言出力…以實際行動用心用情做好為民服務,細心暖心守護“一老一小”。她曾說:“我在這院里生活了半輩子,街坊四鄰都是老相識了,誰家有了困難,我咋能不幫一把?孩子這么小受苦,我咋能不心疼?”
“一老”連著“夕陽”,“一小”連著“朝陽”,“一老一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最見用心用情之處,體現(xiàn)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考驗的是社區(qū)治理的細心、耐心和巧心。
社區(qū)微網格長是直接服務群眾的“末梢神經”,是最接近居民群眾的“最后一米”,互助路社區(qū)充分發(fā)揮“微網格長”作用,以“黨建引領、全域治理”為主線,在轄區(qū)劃分8個網格,設立網格長、網格員、微網格長和專屬網格長,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信息共享,成立網格服務隊伍,落實各網格定崗、高精準服務,加強與轄區(qū)內居民的溝通交流,收集、反映居民的需求和訴求,實現(xiàn)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qū)”,力抓“網格化”建設的實效,切實推動社區(qū)基層治理現(xiàn)代化,提升社區(qū)基層治理水平,為爭創(chuàng)“五星”支部夯實基礎。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占卿 通訊 員鐘宇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