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幾年,游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產業增長巨大,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現象。其中,依托游戲行業衍生的各類商業模式及創新服務、新型職業,已經開始成為推動新經濟發展和提供就業機會的有利工具。游戲陪玩,正是其中一種新的服務模式。
一位電競行業分析師表示,“基于電競社交,游戲陪玩正在駛入快車道,或成為下一個資本競逐的風口。”
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游戲陪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游戲陪玩市場規模為1.82億元,2018年增長至4.0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10.1億元。艾瑞統計稱,2021年,中國游戲陪玩市場,規模超過140億元,已經成為電競產業中除游戲、直播、賽事之外的第四賽道。
在商業巨大的空間面前,在游戲陪玩發展初期,一時間涌入了大量“短期主義者”,他們盲目追求發展規模,忽略了規則規范的構建,讓游戲陪玩產業一度陷入陣痛。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平臺監管力度的加強,行業協會及陪玩相關參與平臺開始攜手厘清和制定行業標準,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準,致力行業規范前進。如今的游戲陪玩,遵循產業“長期主義”發展的目標,必將打開賽道的新想象。
一方面,國家開始建立健全游戲陪玩行業治理體系,幫助行業頭部平臺提升管控水平,有效控制之前由于管控不到位造成的不良現象,有效加強頭部平臺主體責任。經過整頓,一眾頭部平臺主動尋求規范化轉型,游戲陪玩行業開啟新時代。
另一方面,相關協會和企業代表著手制定標準和職業規范準則。例如,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曾頒布《游戲陪玩師團體標準公告》,明確規定游戲陪玩師作為正式職業的職業準則,同期上線的還有“游戲職業技能認定平臺”,通過平臺認定可獲取專業證書。去年5月底,該協會又召開“‘游戲服務師’職業技能團體標準終審會”,規范從業者的行為,并為職業技能認定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當前游戲陪玩從業者已超百萬。有統計指出,僅靠游戲陪玩兼職,從業者月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游戲陪玩作為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就業和消費均需要提振信心的當下,“游戲陪玩”正在擔起帶動勞動者增收和靈活就業、高質量就業的重要角色。
隨著游戲產業持續發展,游戲陪玩作為產業鏈的一環,正在逐漸建立和完善著行業規范標準,從業者職業化路徑也愈發清晰,未來勢必吸引更多選擇靈活就業的年輕人涌入,并在這一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
統籌:劉書芝 編輯:樊無敵[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