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音:qí(聲母q,韻母i,二聲)基本字義:歧,讀作qí,形容詞可以解釋為從止,從支,支亦聲;名詞可以解釋為路旁一歧東上,亦指走入歧路等。
2、繁體字:歧,部首:止,拼音:qí筆畫:8,結構:左右結構首尾分解:止支,部件分解:止十又,異體字:岐跂枝擴展資料筆順:組詞解釋:歧途[qí tú]歧路,比喻錯誤的道路:受人蒙騙,誤入~。
3、2、歧視[qí shì]不平等地看待:種族~。
(資料圖片)
4、3、分歧[fēn qí](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點。
5、意見~。
6、4、歧路[qí lù]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
7、5、歧出[qí chū]錯雜,不一致。
8、歧讀作qí。
9、歧的讀音為qí,聲母是q,韻母是i,聲調是第二聲,與旗的發音一樣。
10、歧作形容詞可以解釋為從止,從支,支亦聲;名詞可以解釋為路旁一歧東上,亦指走入歧路等。
11、歧的常用詞組歧路、誤入歧途、歧視、歧趾、歧言、歧義、歧嶷、歧秀、歧旁、歧誤。
12、擴展資料:歧的漢字釋義一、形容詞:歧 qí形聲。
13、從止,從支,支亦聲。
14、“止”同“之”,為“走”義。
15、“支”意為“分叉”。
16、“止”與“支”聯合起來表示“走叉道”。
17、本義:走叉道,走岔路。
18、說明:“歧”常與“路”字合為詞組“歧路”,意為“(走)岔路”。
19、2、叉開,事物錯出。
20、3、不同,不一致,有差別二、名詞:歧 qí岔路。
21、2、亦指走入歧路。
22、3、指正式或正當途徑以外的其他途徑。
2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歧【拼音】qí,聲母q,韻母i,第二聲。
24、【解釋】岔(道);大路分出的(路)。
25、不相同;不一致。
26、【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7、【釋義】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28、擴展資料:組詞:歧路、誤入歧途、歧視、歧趾、歧言、歧義、歧嶷、歧秀、歧旁、歧誤歧路【拼音】[ qí lù ]【解釋】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
29、【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0、”【釋義】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31、2、歧誤【拼音】[ qí wù ]【解釋】亦作“歧悮”。
32、差錯,錯誤。
33、【出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如明早五更起身,今晚即將路程單交與各軍總制,熟記在心,以便帶兵按程前行,不致歧誤。
34、”。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