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安康市白河縣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助力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治融合上出實招
扎實推進“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創新普法流動講堂,按照“群眾點菜、干部下廚”的模式,組織律師、基層法律服務人員、普法志愿者和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中心負責人組成宣講小分隊,科學設定宣講素材,以群眾會、小組會、院落會等靈活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真實有趣的案例,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融入生產生活。近年來,組織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2000余場次,發放普法宣傳資料10萬余份。今年培育鄉村“法律明白人”265名、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86戶。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基層依法治理有機融合,把普法作為引導群眾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手段,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特別是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中,細致解讀公民的民事權利、未成年人保護、居住權、民間借貸、婚姻家庭、遺囑繼承、合同等熱點問題,大力闡釋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教育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高了群眾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矛盾排查化解上下功夫
積極推廣“4321”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模式,探索“黨建+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社會治理新路徑,大力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選優配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常態化開展人民調解業務培訓,落實人民調解個案補貼和“紅黃綠”三色清單管理機制、排查化解質效月通報機制,構建政府支持、行業助力、群眾廣泛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大調解格局。發揮“全省十佳人民調解員”洪元文、“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員”程文國等優秀人民調解員的示范帶動作用,組建2個品牌調解工作室,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創新發展。統籌整合資源力量,積極推進行業、專業調解,實行每月定期摸排、重大活動維穩安保時期集中摸排以及婚戀家庭、勞動爭議、醫患、商事等矛盾糾紛多發領域重點摸排工作機制,加強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實現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全縣各人民調解組織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0余件,對申請調解的民事糾紛調解率達100%,2022年全縣矛盾糾紛治安問題調處率達99.45%。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見成效
制定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依托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縣法律援助中心和基層司法所等資源,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推行“三班”法律服務(縣司法局領導帶班、股室負責人值班、法律服務人員坐班)機制和領導干部公共法律服務接待日制度,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的公共法律服務。加強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司法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進“站所共建”,積極拓寬法律服務工作領域。在規范建設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打造群眾身邊的“法律超市”。近年來,縣鎮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0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余件,為受援人挽回損失3000余萬元,實實在在地為群眾撐起了一片“法治藍天”。為及時有效解決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勞資糾紛、工傷事故等問題,統籌公共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資源,整合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力量,組建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常態化做好外出創業和務工人員法律維權服務工作,探索出一條基層法律服務與人民調解融合互促、推動矛盾糾紛依法有效化解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2022年以來,法律維權服務專班先后10余次赴山西、河南、貴州等地,成功化解涉及工傷(亡)、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一批重大矛盾問題,幫助群眾挽回損失2000余萬元。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作用的積極發揮,打通法治為民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實現信訪秩序規范化、矛盾化解法治化,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