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明會 吳敏 北京報道
“今年車險都漲價了?”近日,家住蘇州的阿悠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車險馬上到期,突然發現今年聯系我的銷售都少了,報的價格也很高?!?/p>
“當然,主要也是今年沒有優惠了?!卑⒂平忉尩?。對此,身邊有朋友建議她選擇線下當面續保,不要線上,并稱如此操作保費“還是可以與之前差不多”。
無獨有偶,家住北京的張先生也遇到了類似情況。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問到今年續保是否還有加油卡等優惠時,他的車險代理人卻表示“不在電話說”。
為何兩地車險代理人線下更“好說話”?
據了解,自今年6月1日車險“二次綜改”全面實施以來,頭部險企嚴格收緊返傭和促銷。
不過,違規“返點”真的不存在了嗎?顯然并沒有。
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車險返傭金、送加油券等促銷活動目前仍在社交媒體廣泛存在。雖然大多數帖子沒有在標題中明確說明車險“返點”,但帖子內容中卻包含“最低優惠折扣價”“額外返點、不固定金額小紅包”“25個點優惠政策”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某社交媒體發布“北京車險求報價”相關帖子后,也有不少代理人主動私信,承諾送加油卡、返現金等續保優惠。
“返點”隱秘了
又是一年車險續保時。今年,不少網友都發現保費變“貴”了。
過去買車險,車主都會被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返現金,送洗車、加油和保養服務等,但今年不少地方的車主在續保時都被告知沒有優惠活動。
“別說返現了,連附贈都少了?!币晃徽憬囍魅缡钦f。
對此,一些車主表示理解,選擇繼續如期續保,而另外一些車主則選擇暫時觀望,看后期車險是否有降價的可能,有車主直言“反正都那么貴了,還沒到期就再熬一熬,萬一月底又有優惠了”。
不過,也有一些車主主動求變,或選擇保險代理人、4S店和互聯網保險平臺等多渠道比價,或在社交平臺主動發帖求報價。
一位家住江蘇的車主對記者表示,只是前后過了沒幾天,再和某頭部險企的保險代理人溝通車險續保費用時,報價就貴了1000元左右。不過,通過使用某互聯網保險平臺車險欄目下的綜合比價功能,他發現,對于同樣險種的車險方案,該互聯網平臺給出的報價比保險代理人給出的報價低了大概500元。
也有浙江車主對記者表示,自己在某互聯網保險平臺買的車險,比業務員的便宜1000元,并稱享受到的理賠服務和線下購買車險是一樣的。
除了多渠道比價,也有不少車主另辟蹊徑,在社交平臺發帖吸引代理人主動上門報價。
記者發現,在某互聯網平臺的“車險”“車險續?!钡认嚓P話題下,不少帖子的標題為某某地方車險報價。在這些帖子下,回復都是來自當地各家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
近日,記者也在該互聯網平臺發布了一則“北京車險求報價”的帖子。發布當日,記者不僅在帖子評論區收到了多條“某某保險公司可以報價”的回復,還收到了多條表示投??梢浴胺迭c”的私信。經過溝通,有的表示可以送加油卡、現金抵扣券、洗車等,有的則表示在個性化投保方案下,可以為投保人申請優惠返現金活動,并承諾投保當日即可返現。
三者險保額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不少車主反映保費變貴的問題,亦有地方保險代理人對記者解釋道,有可能是第三者責任險(下稱“三者險”)保額高了。
所謂三者險,是指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格駕駛員在使用保險車輛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和財產的直接損毀,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經濟責任,保險公司負責賠償。簡言之,三者險賠償的是事故中對方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被業內人士稱為交強險的“plus版”。
近日,一位車主也對記者反映,今年投保三者險的保額確實變高了,“以前100萬元感覺夠了,今年本來想投保200萬元的三者險,但保險代理人說最低都得300萬元起了?!?/p>
對此,向他推銷保險的代理人給出的解釋是,目前低于300萬元保額的三者險無法在系統進行錄入,并表示“現在人值錢,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種類型的城市,路上豪車又這么多,300萬元的保額才安心?!?/p>
“保險公司都不推200萬元的產品了,因為核不過,都推300萬元和500萬元的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險代理人對記者如是說。
保費方面,從各家保險公司的報價來看,300萬元保額的三者險相較200萬元保額的,保費高出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并且,大多數險企代理人在推銷車險時,都會給出一系列的投保方案,有些車主發現,包含保額為300萬元三者險的車險續費方案,整體來看反而更加便宜。
代理人出單難了
“車險的傭金基本都返給客戶了?!闭劦浆F在的生存狀況,許多車險代理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字“卷”。
過去,適應了被稱為行業痼疾的車險“返點”優惠,今年在面對車險續保零優惠時,更多的消費者選擇的是不理解和抗拒,隨之而來的,是車險代理人更大的業績壓力。
“保費減半,工資減半,心態減半。”
“做了快7年了,今年格外難?!?/p>
“又要駕乘險,又要健康險,又要復購率,一項不達標KPI都是0.7?!?/p>
……
在“車險人”“全國各地車險人”等相關話題的帖子下,車險代理人“槽點滿滿”,壓力滿滿。
家住南昌的趙先生去年剛離開保險行業,談到今年車險代理人難出保單,他很慶幸自己及時轉行。“我做了幾年車險,這行以前可以賺錢,現在屬于夕陽產業,太透明了。”
其實,一直以來,車險返傭都是被明令禁止的違規、違法行為,但卻作為價格戰的變形始終存在。
為治理這一亂象,更為了車險行業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原銀保監會在2020年9月發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從定價端壓縮保險公司費用率空間。2023年初,原銀保監會又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在將定價權更多下放給保險公司的同時,對財險公司風險定價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促進市場良性競爭,此舉也被業內稱為車險“二次綜改”。
改革并非易事,始終陣痛前行。
不過,從監管披露的數據看,綜改后的車險市場基本實現了此前定下的保護消費者權益——“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84元,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為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2500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