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能被推薦為圣人的人,自古到今,實在不多,被公認的也就不到十個,號稱‘九大圣人’。這九個是:至圣孔子、亞圣孟子、詩圣杜甫、詞圣蘇軾、酒圣杜康、醫圣張仲景、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武圣關羽。
(資料圖)
當然還有一些如:茶圣陸羽、藥圣孫思邈、謀圣張良、木圣(科圣)張衡(也有人說是魯班)、兵圣孫武、草圣張旭、史圣司馬遷反正在這些當中也就到頭了。
不管是九個還是十來個,總之孔子是排在第一位,圣人還是人,不是神仙也不是佛陀,這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人間楷模,后世榜樣。他們單獨拿出來還能影響今天的一些生活習慣。
不過這些人當中,槍打出頭鳥了,顯然也是第一名的孔圣人。在特殊的年月,被貶損到了極致,還被冠之為‘孔老二’的極具侮辱性的言辭。當然,歷經風雨后,依然不倒。這大概就是真圣人吧。
不過,無論是褒還是貶,孔子都是熱門的常態化人物,幾千年來能做到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說《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似乎孔子自己專門寫作倒是沒有看見,唯有一部《論語》,也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但是可以看作孔子思想和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而《論語》自其發行以來,到今天,不管是不是孔子門人,都酷愛研究注釋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句則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也成為一些人抨擊孔子是愚民政策的倡導者。這句話就是出自《論語·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關于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常規的斷句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般理解老百姓按照我們正確道路走下去,沒有必要去解釋為什么這樣,或者沒有必要去挨個解釋。
我國近現代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對此頗為不屑,他認為:“孔子把民看作愚昧無知的人,可使服從,不可使知之。”
以上看法還得到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附和,他認為:孔子認為“民”是“下愚的人”,“他們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讓他們聽從驅使。”這兩位的論點也成為特殊時期抨擊孔子的主要引用依據。
首先,江陽沽酒客個人來看,這兩種依據依然是個人喜歡和特殊的歷史環境所產生的。關于我們今天的閱讀習慣,把這句話讀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然談不上錯對,但是也只是其中的一種讀法,幾千前的習慣,今天未必能準備復原。
而且在“郭店楚墓竹簡”(于1993年10月出土)記載版本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那這句話又怎么解釋了,是誤寫還是根本就是有多個版本在傳抄呢?
從整部《論語》和孔子的人生軌跡來看,他絕對不上一個贊成愚民政策的人,何況《國語》也提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商周時期就能看清楚的時候,沒可能到了孔子的時代還開倒車。
而恰恰是孔子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怎么可能去推行愚民呢?
孔子明白一個道理,教育是讓民眾開智慧,明道理,知道禮數,如果只是把人當作奴隸和工具,那么又何必費心費力地去傳播這一思想。又何必對《詩》《書》《禮》《樂》《易》《春秋》進行編輯注解呢?
孔子主張仁政,主張恢復周禮,他的東西雖然不是絕對完美和契合當時時代的發展,但是從長久的意義來看,儒家能站得住腳,獨當一面到經歷風吹雨打還依然不倒,絕對不是如此低級的套路能夠做到的。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對于人民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但是在法律或者社會制度需要約束行為的地方,如果有人反對并且與之相對,就應該讓他明白這樣做是錯誤的,應該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回歸正軌,也就說相對地自由下,必須有道德底線和法律觀念來行走在世間,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沽酒客的看法則是,贊成以上的斷句,但是理解有些不同,所謂民可,就是老百姓或者叫大眾做得正確積極并且正能量的事情,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并且給予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而如果老百姓做的一些不合時宜,不太正確,甚至觸犯了社會底線和法律的事情,我們就應該予以管控和制止,但是必須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而不是一刀切,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會觸犯法律,但是不觸犯法律的事情未必就是合適的。
打個比如,一個健全的人,你在成年后,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但是不工作依舊啃老,這個東西談不上犯法,但是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嗎?當然不是,但是有的父母也縱容,養著社會巨嬰,你說是不是應該讓他知道不可以,而糾正呢?
又比如,我們有言論的自由,但是在真相不清楚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評判,甚至無中生有,圖一時口快這就可以嗎?如同今天網絡的鍵盤俠和噴子們,只管吐槽,不管后果,這難道就由之任之嗎?不是也應該不可以嗎?
我從來不認為,自由和行為是沒有邊界的,它們是需要有一個約束的范圍,假如因為鼓吹所謂的限制和不公,而拋棄了真正良性秩序與人間底線,那才是讓人后怕和可悲的事情。
以上是江陽沽酒客的一家之言,請各位友好交流。
[責任編輯:linlin]
知之(關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孔子提倡愚民,還是一種
爭奇斗艷造句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
滔滔不絕是什么意思(中高考常考成語中,這38組最容易混淆,趕緊
中國籃球比賽規則(新人小技巧,籃球比賽基本規則,掌握這些你將
唐古拉山在哪里(不難逾越的唐古拉山)
唐宋八大家都有誰(“唐宋八大家”排名)-世界即時看
泰子椰價格(鄭爽的炸雞店價格親民還被砸?baby家兩杯奶昔卻賣到
最貴的話打一個四字成語(最有趣的25個成語)
正月初一的節日和風俗人情是什么(正月初一的節日和風俗人情)-
太陽活動周期(太陽的”黑色周期“是什么,它能對地球造成怎么樣
馮姓男孩取名(2020年好聽時尚的馮姓小孩名字介紹)-天天熱點
繁體字傷感霸氣微信名(繁體3.20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