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是好事還是壞事?
股權激勵是一個中性消息,不算利好也不算利空,不會影響股票的漲跌,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用股票獎勵員工的方式之一,一般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或者有重大貢獻的員工能享受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股票一般是預留股份、未公開上市股份或者公司回購留存的股份。
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來說既留住了人才,又降低了經營成本,可能會引起股票上漲,但股票上漲由供求關系、資金量、業(yè)績、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為何有些公司的股權激勵會造成負面影響?
因為要實施股權激勵,通常都要完成一定的業(yè)績目標才行,這個業(yè)績目標怎么設定就是一個難題。
如果目標設置得太高,不容易達成,不僅起不到激勵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可如果目標設置得較低,又會讓投資者不滿,投資者如果不滿意,就會用腳投票。
為什么股權激勵明明是好事,投資者還會不滿意呢?
一家上市公司用于實施股權激勵的股票,大多是從二級市場購入或增發(fā)的,然后再免費或者低于市場價格配給接受股權激勵的員工,這都會讓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因為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用的也是全體股東的錢,當把這些股票免費或以較低的價格配給員工時,也就相當于拿著全體投資者的錢來補貼員工。
而通過低價增發(fā),不僅會讓全體投資者的股權被稀釋,而且也會使得股票本身的價值減少,同樣會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既然股權激勵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自然會要求公司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回報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如果股權激勵的目標設置得太低,而投資者需要付出的代價卻比較多,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得不償失,自然會不滿意。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是,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連續(xù)三年保持在5%以上,就能以低于市場價一半的價格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
這相當于獲得股權激勵的員工立馬就有100%的收益,而這些錢如果是出自投資者的口袋,花這么多錢卻只換來5%的利潤增長,恐怕就很難讓投資者滿意。
所以,股權激勵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卻可能出現問題,最終是好事還是壞事,還是得看具體的執(zhí)行情況。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