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在6月14日舉辦的2023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指出,光器件是發展瓶頸的瓶頸,光芯片是瓶頸的立方。
(相關資料圖)
韋樂平稱,降低量收剪刀差的關鍵是大幅降低網絡成本,光通信成為降價最慢的領域,其中光器件是瓶頸的瓶頸,而光芯片是瓶頸的立方。
? 摩爾定律適用分組、交換路由和存儲器等電域技術,但不適合以手工為主的光通信技術。
?傳輸系統:一個80波400GOPSK碼型的C6T+L6T波段傳輸系統,光器件成本大約占90%。而800G/1.6T的成本將持續增加。
?核心路由器:一個400G核心路由器,光器件成本約占15%。隨容量提升,其背板芯片互連、板卡互連都將光化,光域份量將增加。
?光接入:隨著技術進步和大規模集采,10G PON光模塊成本已降至35%。未來50G PON、WDM-PON的光模塊成本占比將更高。
?交換機:數據中心交換機的光模塊成本增速很快,在400Gbit/s速率,交換機的光模塊成本已經超過交換機本身,高達50%。
韋樂平強調,光系統對于光器件的總體要求為兩高兩低:高速率、高集成、低功耗、低成本。而主要技術突破方向為光子集成、基于硅光的光電共封、光器件。
其中,光子集成(PIC)是主要突破方向,銦化磷(InP)是唯一的大規模單片集成技術,而硅光(SiP)是最具潛力的突破方向,可以將電域CMOS的投資、設施、經驗和技術應用于光域。
基于硅光的光電共封(CPO)是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能效、提高速率,適應AI大模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之一。
光器件,特別是光芯片的技術創新是事關整個網絡發展的大事。韋樂平強調,“只有不斷地實現光器件、光芯片的創新,才能看到光通信行業的前景”。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