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
2、后用作詞牌名。
(資料圖)
3、村居為詩名。
4、《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
5、此詞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xiàn)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6、原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7、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8、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9、譯文如下: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10、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11、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12、詞句注釋⑴茅檐:茅屋的屋檐。
13、⑵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14、⑶吳音:吳地的方言。
15、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16、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17、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18、擴展資料:此詞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
19、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quán)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20、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
21、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guān)注農(nóng)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
22、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2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平樂·村居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4、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25、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6、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
27、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28、“樂”在此處讀yuè 《清平樂·村居》。
29、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30、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lǐng)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31、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32、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33、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34、 ⑦織:編織。
35、 ⑧亡賴:亡,同“無”“。
36、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37、 ⑨臥,趴。
38、 [編輯本段]【詞解】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潺潺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39、一對白發(fā)老夫妻親熱地坐在一起用吳地方言聊天,還帶著幾分醉意。
40、 屋檐低,茅舍小。
41、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
42、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fā)蒼蒼,公公,姥姥。
43、 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編織雞籠;還有那調(diào)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草地上剝蓮蓬。
44、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
45、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6、 編輯本段]【改編】 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huán)繞著小村莊,向遠處流去。
47、小溪兩岸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48、一陣微風(fēng)吹來,小草樂得彎下了腰。
49、小溪旁,有一個低小的茅屋,一棵高大的柏樹長在茅屋的左邊,給茅屋前灑下一片陰涼。
50、屋后長著一片濃密的小竹林。
51、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52、看來茅屋的主人是知道這句話的。
53、圍繞茅屋的籬笆旁長著幾株南方特有的芭蕉。
54、 低矮的屋檐下,一位白胡子的老爺爺,雙手握著拐杖,向前探著身子,用吳儂軟語和老奶奶說笑,老奶奶一面縫著衣服,一面和老爺爺聊天。
55、老爺爺笑著說:“今年真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56、”老奶奶也笑瞇瞇地說:“秋天,賣些糧食,扯些布給孩子們每人添一套新衣服。
57、”他們有說有笑完全陶醉了,全然不知周圍發(fā)生了什么事。
58、 小溪的東面,他們的大兒子正在豆田里鋤著雜草,期盼著黃豆快快長大。
59、他頭上的草帽也擋不住太陽的熱浪,汗水一個勁的向下流。
60、二兒子坐在屋前的地上用竹片編織雞籠,他正神情專注的為小雞們編織一個新家。
61、最淘氣的小兒子趴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一面望著滿池盛開的荷花,一面剝著手中的蓮蓬,把蓮子放進嘴里.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6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63、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64、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
65、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66、“樂”在此處讀yuè 《清平樂·村居》。
67、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68、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lǐng)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69、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70、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71、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72、 ⑦織:編織。
73、 ⑧亡賴:亡,同“無”“。
74、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75、 ⑨臥,趴。
76、 [編輯本段]【詞解】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潺潺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77、一對白發(fā)老夫妻親熱地坐在一起用吳地方言聊天,還帶著幾分醉意。
78、 屋檐低,茅舍小。
79、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
80、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fā)蒼蒼,公公,姥姥。
81、 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編織雞籠;還有那調(diào)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草地上剝蓮蓬。
82、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
83、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84、 編輯本段]【改編】 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huán)繞著小村莊,向遠處流去。
85、小溪兩岸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86、一陣微風(fēng)吹來,小草樂得彎下了腰。
87、小溪旁,有一個低小的茅屋,一棵高大的柏樹長在茅屋的左邊,給茅屋前灑下一片陰涼。
88、屋后長著一片濃密的小竹林。
89、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90、看來茅屋的主人是知道這句話的。
91、圍繞茅屋的籬笆旁長著幾株南方特有的芭蕉。
92、 低矮的屋檐下,一位白胡子的老爺爺,雙手握著拐杖,向前探著身子,用吳儂軟語和老奶奶說笑,老奶奶一面縫著衣服,一面和老爺爺聊天。
93、老爺爺笑著說:“今年真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94、”老奶奶也笑瞇瞇地說:“秋天,賣些糧食,扯些布給孩子們每人添一套新衣服。
95、”他們有說有笑完全陶醉了,全然不知周圍發(fā)生了什么事。
96、 小溪的東面,他們的大兒子正在豆田里鋤著雜草,期盼著黃豆快快長大。
97、他頭上的草帽也擋不住太陽的熱浪,汗水一個勁的向下流。
98、二兒子坐在屋前的地上用竹片編織雞籠,他正神情專注的為小雞們編織一個新家。
99、最淘氣的小兒子趴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一面望著滿池盛開的荷花,一面剝著手中的蓮蓬,把蓮子放進嘴里.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100、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fā)誰家翁媼。
101、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102、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
103、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fā)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diào)柔媚親昵。
104、 大兒子在河?xùn)|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
105、 清平樂,詞牌名。
106、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107、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 滿頭白發(fā)的老公公老婆婆, 用吳地的方言, 互相逗趣取樂 , 大兒子在河?xùn)|的豆地里鋤草, 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手藝真巧。
108、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 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
109、 《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
110、這首小令,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
111、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xiàn)出詞人對農(nóng)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責(zé)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