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1時28分,C3836次列車緩緩駛離上海站的站臺。這是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第一天,前一天開放購票后,上海前往南通的車票在兩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
“資深鐵粉”趙哲宇早早來到上海站候車大廳。這名華師大地理系的大一新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在開票后第一時間就搶到了一張去南通的票,言語中難掩激動。
“每次有新線開通我都會來嘗試,以往上海前往蘇北都沒有鐵路,現在有了滬蘇通,就方便多了。”趙哲宇說。
“主要也是為了看一眼新建成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張毅敏告訴界面記者,說罷又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大橋的各個參數。
此前據國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兼建設部主任、工程監督局局長王峰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長11072米,其中正橋長5827米,南北岸引橋長5245米,主跨1092米,為世界上首座4線鐵路+6車道公路、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能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散貨船通航要求,滬蘇通鐵路、通蘇嘉甬鐵路和錫通高速公路通過該橋跨越長江、貫通南北。
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后,向北與在建的鹽城至南通鐵路和已建成運營的連云港至鹽城鐵路、南京至啟東鐵路、新沂至長興鐵路連接,向南與上海至昆明高鐵等連接,在魯東、蘇北與上海、蘇南、浙東地區之間形成了一條便捷的鐵路運輸大通道。對許多頻繁往返蘇北各城市和上海之間的旅客來說,高鐵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他們的出行。
在常熟做生意的鐘先生告訴記者,平時坐大巴去常熟要差不多兩個小時,現在有了滬蘇通鐵路,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我是特地退了大巴票來買的火車票,還比大巴便宜不少。”鐘先生笑道。
家住張家港的席女士最頻繁的時候每周都要往返上海,平時開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可如果碰到節假日,開車回家便成了痛苦的體驗。
“有一次小長假,我下午五點出發,沈海公路堵車嚴重,半夜兩點才到家,開了九個小時,心力交瘁。”席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開通了高鐵,我的選擇也更多了,以后節假日就可以乘高鐵回家了。”
滬蘇通鐵路是國家 “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也是京滬第二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江蘇省南通市,從既有南京至啟東鐵路趙甸站引出,經南通市通州區,向南跨越長江,經江蘇省蘇州市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市,終到上海市嘉定區,全長143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全線設趙甸、南通西、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安亭西9個車站。
開通運營初期,鐵路部門將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安排列車開行,每日開行旅客列車最高44.5對,開行貨物列車6對。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