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車常見,警燈常閃,讓市民安全感滿滿。
(資料圖)
社會治理是什么?沒有幾個老百姓能說得上來,但治安安不安全、政府能不能妥善解決民生矛盾訴求,卻是老百姓對安全感最直接的感知?! ?/p>
溫州試點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三年來,聚力打造“最嚴社會治安管理區域”、妥善化解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在打造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多元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和公共安全風險等方面探索出了“溫州解法”。在這里,洞見“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模樣。
解法一
群眾爆棚的安全感
來自一個立體化的治安防控體系
社會治安是治理的基礎和底線。如何讓群眾生活更有安全感?溫州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為著力點,打造以“四維”防控為核心的立體化、信息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縱深推進“平安溫州”“幸福溫州”建設。
具體來說,防控體系的四個維度包括:綜合治理“人防”、安心工程“物防”、現代創新“技防”、為民服務“心防”。
守穩主城區平安最底線,鹿城以“戰斗集群”建起“街面堡壘”。將單一的特警PTU巡邏車組拓展為崗亭、鐵騎、全地形車、無人機等混成編組的“獵鷹快反”子母戰斗集群,以點連線控面,確保應急處突速戰速決,對治安掌控做到心中有數。
在溫州,無論白天還是夜晚,警車常見,警燈常閃,出門總是安全感滿滿已成為常態。
大部分市民都有過接到詐騙電話后立即接到來自110溫馨提醒的經歷。一通及時的電話,幫助老百姓守住了“錢袋子”。這是溫州深入推進電詐打擊整治的一個縮影。從成效來看,電詐發案、案損同比大幅下降;黃賭毒、養老詐騙、侵信、反走私等專項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還有群眾深惡痛絕的黑惡勢力,我市常態推進掃黑除惡治亂,命案積案偵破數量持續全省第一。
針對道路交通這一難點重點問題,全市道路交通領域開展“降事故、遏亡人”十大專項行動。樂清市專門組建專班,以國道、城區、農村地區為重點,深入研判交通違法事故易發多發的時段、路段、車型、人群,采取隱患源頭排查治理、交通違法精準查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亡人事故“一案一分析一治理”等舉措,不斷推動事故預防取得新成效。
三年來,我市實現較大交通事故“零發生”,交通健康指數在全國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三、全省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我市未發生重特大公共安全案事件。
聚焦群眾家門口的安全,以“融”為路徑的“幸福·智安小區”建設全面鋪開。智安小區的管控平臺,可實現預警指令秒級響應。通過群防群治,引導各種力量參與小區平安志愿者、義務巡邏、矛盾糾紛調解等活動,為群眾筑起家門口的平安籬笆。
解法二
巧解矛盾糾紛
構建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新打法”
平安和穩定,共同構成城市發展的“一體兩翼”。2022年,溫州“民轉刑”命案較2019年下降47.5%,連續8年群體性事件“零發生”。
數據的背后,是我市構建起以預防在先、化解在前為目標,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完善“聯合接訪+防調對接+多元化解”一站式工作法的生動實踐。
調處矛盾首先要有敏感的感知力。2021年底被我市確定為城市治理“一網統管”綜合性試點的甌海,打造集運行監測、矛盾調處、分析研判、協同流轉、應急指揮、督查考核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社會治理和城市運行中心——甌海區社會治理(城市運行)中心。通過這一中樞系統,實現事件處置全方位感知、全鏈條處置、全周期管理。
甌海的解法是溫州構建全域聯動排查體系的一個樣本。三年來,我市全方位開展網格排查、公安精查、部門協查、群眾共查,構建“性格、行為、事件”三類異常人員數據庫,前置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每年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0余萬件。
前不久,捧回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的洞頭,打造了“海霞媽媽”家門口調解服務金品牌。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海霞”,通過一個區級“海霞媽媽”調解服務平臺,6個街道、鄉鎮分別成立“海霞媽媽”服務分部,全區83個村(社區)設立“海霞媽媽”村社服務站或品牌調解室,將矛盾調處的觸角延伸至群眾家門口,為矛盾動態循環的化解閉環提供支撐。
從基層到海外,我市矛盾糾紛調處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為解決海外僑胞反映訴求難、申請調解難、訴訟取證難、辦理公證難等問題,文成縣積極推進涉僑糾紛“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出“涉僑糾紛化解一體化平臺”,構建“全鏈條、一站式、一體化”多元化解機制,為海外僑胞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涉僑解紛服務。
一站直達的解紛陣地,是民生之需。為此,我市迭代縣鄉兩級社會治理中心運行監測、矛盾調處、分析研判、協同流轉、應急指揮等功能,打造了一批縣級社會治理中心、楓橋派出所,“共享法庭”建設數量全省第一。
原標題:
溫州試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改變了什么?
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治安防控鋪天蓋地
記者孫余丹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