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甲卷
【資料圖】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胡欣紅
逝者如斯夫。
在人類生存的三維世界里,時間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改變節奏。但是,因為技術的發展,今人和古人對于時間的感覺卻是完全不同的。
圭表是先民利用日影長度進行時間測量的原始計時工具,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日晷”。為了解決陰雨天計時問題,古人還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發明了“漏刻”,通過觀察壺上刻的標尺位置來判斷時間。
隨著鐘表計時的普及,人類對時間的掌控才徹底從模糊狀態中擺脫出來——十二辰變為二十四小時,一晝夜從一百刻到1440分鐘86400秒……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種種利好。姑且不論其它,就人們的出行而言,火車等交通工具基本上都具體到幾點幾分,倘若不能精確計時,可以想象將會帶來怎樣的混亂乃至災難。
不過,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人類掌控了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田園牧歌式的慢生活一去不復返,整個社會的節奏似乎呈越來越快之勢。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很多學校對學生作息時間的安排“精益求精”,甚至精確到了以分鐘為單位。學生積極拼搏爭分奪秒固然是應有之義,可如果到了“精確”安排的地步,喪失了學習的自主性,無益于孩子獨立人格的養成,某種程度上也悖離了技術設計和發展的初衷。
在生產領域,手工作業升級為機器化生產之后,流水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可在動輒幾百道幾千道工序的精確分工中,工人日復一日地在某一道工序中重復勞動,也極易發生異化,成為機器的“奴仆”。《摩登時代》中,喜劇大師卓別林所扮演的工人查理,其在工廠干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的經歷,情節看似“荒誕”,實則深刻反映了工人成為大機器生產中的一顆螺絲釘的悲哀,引人深思。
技術的發展,對時間的精準掌控,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美好。人究竟是要成為技術和時間的主人,還是淪為仆人,這不僅是個人的選擇,也是一道時代考題,需要所有人一起來破解。
據說,很早以前有一位得道高僧稱國王是自己奴隸的奴隸,原因是他在得道之前曾是欲望的奴隸,得道之后他成了欲望的主人,而看似高貴的國王則依然是欲望的奴隸。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或許頗具啟迪意義。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開篇具有歷史感,起句逝者如斯如一部大劇緩緩拉開了帷幕:從日晷到漏刻,從人們對鐘表的一點點改進到人們對于時間的一秒秒的掌控。科技的進步,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考。文章是一篇議論性散文,人們的感悟一點點在歷史的背景中拉開。緊接著是兩個例證,一個是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從人們精確的計算時間到人們完全淪為時間的仆人,經典的橋段既具有畫面感也具有震撼力和說服力。另一個例子是目前教育的一個問題,在目前教育內卷的潮流中是不是該精細化規劃時間,這種精細化的規劃是不是就一定會讓學生喪失自主性?這個例證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在學生的自主發展過程中,協助學生充分利用時間,還是精細化掌控學生的時間,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以爭論不休的事情引起大家思考是可以的,作為例證就不是很貼切,而且這個例證并沒有提到科學技術,因此對于主旨的說服力就不夠了。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