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旬陽市司法局著力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優化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在改革創新上做文章,在法治惠民上下功夫,持續推動法治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法治人才培養力度大效果好
(相關資料圖)
率先加強鄉村帶頭人教育培訓,圍繞農村工作實際,培養懂法干部2200余人,抓好農村“兩委”干部法治培訓,提高農村“兩委”干部法律素質。全面啟動、有序推進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統籌安排各司法所挖掘、培養、考核一批有法律基本知識的人群為培養對象,市鎮兩級組織司法行政干警、律師、村(社區)法律顧問等力量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對“法律明白人”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法治培訓,以《民法典》《農村土地承包法》《鄉村振興促進法》和《人民調解法》等法律法規為基礎,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同時,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結合“法律七進”“送法下鄉”等活動,對“法律明白人”開展現場庭審、調解觀摩教學,不斷提升“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處理法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共選用“法律明白人”2051人,開展培訓320余場次,基本建成了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用得上的鄉村“法律明白人”隊伍。
普法宣傳教育接地氣氛圍濃
今年以來,以“法律七進+N”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480余場,掃除鄉村普法盲區,全時域全覆蓋宣傳法治知識。聯合市委黨校在“1226”示范村(社區)開展普法志愿活動20余場,將“黨課+法治”課程搬到田間地頭與村民共同交流;抽調市公安局、檢察院、信訪局業務骨干到21個鎮開展巡回集中法治宣講,采用“實地宣講+視頻宣講”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全市309個村(社區)4000余名鎮村干部、群眾代表、人民調解員、“法律明白人”都能參與到宣講活動中;將法治文藝節目融入農民文化藝術節,讓群眾當主角、唱主角,切身感悟學習法治知識,覆蓋群眾達8萬余人。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和已有公共文化設施,推進法治廣場、長廊、院壩、宣傳專欄等基礎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先后建成60余處法治文化廣場、50余條法治文化街、330處法治文化書屋,免費向群眾開放,并配備相關法律法規讀本、宣傳冊頁等法治文化產品6萬余份,讓法治知識隨處可見,隨時可學。
基層社會治理成體系顯成效
健全基層普法依法治理體制機制,完善了鎮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成21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09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通過“一站式”服務使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精準、高效,一般矛盾糾紛得到及時有效化解,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按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標準堅持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的方針,把法律宣傳教育同解決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深入開展法治宣講活動,組織法律顧問每季度開展法律講座,對黨員和干部全面進行法律知識培訓,為村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截止目前,結合鄉村振興“1226”示范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實踐“334”鎮、村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點建設,成功創建法治示范鎮21個、旬陽市本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實現全覆蓋,安康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89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示范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合力不斷增強。
矛盾排查化解機制優防線牢
做實做細“三力聯調”工作,以排查化解宅基地、山林土地、婚姻家庭、工程建設等農村(社區)多發性矛盾糾紛為重點,深排細查、重點防范各類矛盾糾紛。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體系,實行市鎮村三級逐級排查、集中匯總、定期研判,積極實踐矛盾糾紛化解“4321”新模式,進一步完善訴調、援調、訪調對接機制,建立矛盾糾紛“三色”管理機制,分級分類預警化解,突出及時、高效、就地原則,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00件,調處成功496件,調解成功率99.2%,調處復雜疑難案件44件,申請司法確認8件,調解協議涉及金額1594.91萬元。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