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陳少華與6名學生合影。
終于等到“你”!7月31日下午,6名廈門考生收到了夢寐以求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本科生錄取通知書。
(相關資料圖)
今年,國科大在福建共招收本科生20名,均為統考普通批次錄取。其中,廈門6人,分別是廈門一中的李維奇林(海滄校區)、高宇鵬、郭浩林,雙十中學的汪子凱、吳與倫、蔣與同。
“東生118”大豆組成的“北斗七星”。
?創意十足
“見面禮”獨家定制 源于重要科研成果
“北斗七星”終于來了!從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陳少華手中接過錄取禮包的那一刻,李維奇林難掩興奮之情。
他迫不及待打開了國科大錄取禮包,里面有錄取通知書、院士寄語、2023級本科生入學須知,還有國科大為每名本科新生特別定制、寓意“天地矚望”的“啟封禮”。
“之前在網上有了解,但拿到手中的感覺還是不一樣。”李維奇林說,他在網上看到,國科大每年的錄取禮包都創意十足,曾送過芯片、金剛石、“時間戳”等。這些“硬核見面禮”都是國科大的科研成果。
今年國科大送出的驚喜是“北斗七星”。在啟封錄取通知書上,7顆由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自主培育的耐鹽堿“東生118”大豆組成了北斗七星形狀,寓意在新生心中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在“北斗七星”指引下長出希望之葉、綻放青春之花、收獲成功之果。
“東生118”大豆產自吉林省西部鹽堿地,這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精選培育而成的耐鹽堿新品種,也是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
國科大新生大禮包。
?勉勵學生
要“啃硬骨頭” 把“科技創新”作為永恒追求
從高二年暑假起,李維奇林就把國科大當成自己的奮斗目標。今年高考,他考出了物理類683分、全省第179名的好成績,順利圓夢國科大。
為何對國科大情有獨鐘?李維奇林的爸爸說,孩子愛研究,對物理、化學、生物都感興趣,選擇國科大一大原因就是看重該校的科研優勢。李維奇林補充道,國科大一年只招400名本科生,小班化教學,可以有兩次自由轉換專業的機會,這些都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他滿懷憧憬,近期已經開始預習大學高數知識。
“我們三個都喜歡自然科學,都參加過數學競賽,也都對科研感興趣。”雙十中學三名畢業生汪子凱、吳與倫、蔣與同不約而同談到,他們報考國科大就是奔著做科研、繼續深造去的。
“國科大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致力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你們選擇了國科大,也是國科大選擇了你們,這是雙向奔赴。”陳少華在座談會上勉勵學生們,“做科研要啃硬骨頭,要有思想準備”,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永恒的理想追求,努力拼搏,扛起“強國有我”的時代使命。
當天的座談會還與新生家訪結合,邀請國科大本科部部長與新生、家長進行線上交流。自2014年招收本科生以來,開學前家訪已成國科大的傳統。校方認為,新生家訪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規劃大學學習生活,也可以為家長答疑解惑,讓家長放心。
國科大由中國科學院主辦,是一所科教融合、獨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其前身為成立于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從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蓋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國科大在福建的培養單位有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的承辦單位。目前,這兩家單位已招收培養了一大批碩士、博士研究生,成為中國科學院在閩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文/廈門晚報記者 郭文娟 通訊員 王棠榮 圖/陳嘉新)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