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安康市平利縣老縣司法所積極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基層實際,創新方式方法,通過普法、調解、矯正一體推進、協同發展,全力打造“楓橋式”司法所樣板工程。
創新載體讓普法“活”起來
老縣司法所將普法宣傳由傳統“填鴨式”轉變為“互動式”。根據“八五”普法要求,老縣司法所結合職能職責,積極探索創新拓展普法宣傳舉措,把普法宣傳融入日常業務,貫穿到每個工作環節,通過“法律明白人”上門走訪、發放征集表等“點單”方式,安排“接單”宣講,開展“沉浸式”宣傳,切實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和學法、尊法、守法意識。2023年以來共組織開展宣講會、座談會、院落會21場次,分發宣傳單5000余份,現場解答群眾咨詢160余人次,成效顯著。
三力聯調讓調解“動”起來
老縣司法所探索推行以司法、行政、道德三方為主的“無憂調解超市”,建立完善“三力聯調”多元化解機制,從法律層面辨是非、從政策層面釋疑惑、從公序良俗上明得失,參與力量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利用三種互有側重、相互補充的力量,確保調解工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捷,著力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提高糾紛解決效率,打造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以善養德讓矯正“暖”起來
“善矯者矯人心”,為使社區矯正對象更好融入社會,最大程度發揮教育轉化工作的功能,老縣司法所扎實開展“以善養德”化解心結活動,主動關心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和思想變化,以“社區矯正志愿服務隊”為主體,開展社會關系修復、困難救助乃至就學就業協調指導等主題教育活動;以點亮心燈,做社矯路上的“引心人”,開展“我要上講臺、爭取做好公民”活動,培養矯正對象的良知善心,減少其心理防備和心理對抗、修正人生觀,實現社區矯正對象從被動遵守監督管理到主動“暖”心接受矯治的轉變,更加積極配合社區矯正監管,促進社區矯正工作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