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博物館正式落成掛牌,并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預展。這標志著賈湖遺址距今9000年—7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將通過豐富的出土文物和現代數字光影技術,向全世界展示其深厚的中華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從悠揚的賈湖骨笛聲到濃濃的賈湖美酒,從簡單深奧的契刻符號到魂歸自然的原始生活場景……走進賈湖遺址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出土文物,一個個真實豐富的場景,加上各類互動體驗元素,讓游客沉浸其中,全方位了解賈湖先民的生活與文化。
據了解,賈湖遺址位于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遺址呈不規則圓形,文化層厚1米—1.5米,面積約5.5萬平方米,距今約9000―7500年,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的代表性遺址。賈湖遺址歷經8次發掘,發掘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出土文物6000余件,為研究當時社會的經濟、技術、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狀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其考古成果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被確認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
“賈湖遺址出土了40余支骨笛,均由鶴類尺骨制作而成,經專業人員測試,以斜吹的方式可奏出七聲音階,而且和今天的國際音標相差無幾,這一發現,直接將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史上推了幾千年。”舞陽縣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武艷芳介紹說。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聲音階管樂器,賈湖骨笛當之無愧!除此以外,賈湖遺址還有世界上最早的釀酒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魚類人工養殖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綠松石裝飾物、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契刻符號、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馴養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手工紡織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鼎形器等十一項世界之最。
同時,賈湖遺址還被稱作東亞地區萬年以來第一座歷史豐碑和文化高峰,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是當時最耀眼的文化明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曾高度評價:“賈湖文化是中國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華文明的星火從這里點燃。”
據介紹,賈湖遺址保護利用工作累計投入約1.2億元,賈湖遺址博物館于2019年12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主體完工。博物館建筑風格以賈湖先民生活場景為原型,通過聚落——聚群——聚合的概念,形象表達了史前的聚落遺址的形制特點。陳列展區采取“1+4”模式,精心設置“禮樂之源——賈湖文化主題陳列”和“賈湖探秘”等4個專題展,將封閉式展區與開放式展區完美融合,以靜態展覽+游戲互動的模式,增強觀眾體驗感。
在賈湖遺址中發現的農業耕作、陶器制作、發酵釀酒、結網捕魚、畜牧養殖、紡織縫紉、樂器制作、符號刻畫、陰陽觀念等,不斷刷新著我們對賈湖先民的認識。目前,賈湖遺址第九次考古發掘已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將于今年開展,發掘面積320平方米。隨著賈湖遺址的重要發現不斷出現和研究成果的不斷深入,相信未來的考古發現將進一步揭開賈湖先民的神秘面紗。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