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要求“將學校實驗課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將實驗操作納入中考”。此消息引發了熱議,一個共識是:實驗操作是培育科學精神良方,有利于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助推青少年成為具備科學家潛質并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群體。
“沒有實驗就沒有科學。”馬歇爾是“幽門螺桿菌”發現者,為求證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禍首,他曾喝下60毫升幽門螺桿菌培養液。他說:“科學一定要求準確,一定要求實證。”經得起重復實驗,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才能立起來。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科學也是這樣。沒有實驗實證就沒有科學,實驗中凝結的誠實品質和務實態度構成了科學精神內核。強化實驗操作,就是播種科學精神。
“實驗虐我千萬遍,我待實驗如初戀。”西湖大學實驗室主任萬蕊雪如是說。她為攻克“結構生物學終極挑戰”——剪接體三維結構解析及工作機理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在科技創新中,分析負面實驗結果是通向成功之道。絕大多數實驗結果會與預料不符,只有冷靜分析負面結果才能漸漸走上正路。這也為科學精神注入了重要內涵:在直面挫折和修正錯誤中追求真理。實驗操作課雖不至于遭遇“實驗虐我千萬遍”,但科研方法和內在精神卻能因實踐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記并引領其成長。
調查顯示,實驗教學在中小學并非沒有,問題是在不少學校里“講得多、做得少”。“教師講實驗、畫實驗,學生聽實驗、背實驗”成為普遍現象,實驗操作幾乎成了“述而不作”,很多學校實驗設施、儀器、藥品常年處于閑置狀態,實驗教學崗位甚至成了“照顧性安排”。行為決定效果,觀念決定行為。說到底,實驗教學問題根子還是“重讀書、輕學藝”。讀書當然重要,但學習是為了應用,沒有動手能力則談不上學以致用。“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實驗操作能力越強,越能因學以致用而“進乎道”“通乎神”。以實驗操作納入中考為契機積極整改問題,讓“會操作、懂操作”成為學生必備能力,使實驗教學融入基礎教育,有效培育科學精神,需要用嚴格評價督導來推進落實。
科學史上有個經典故事: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后做了個實驗小模型——發電機雛形。有人不解地問:這個不停轉動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嬰兒有什么用?新生的嬰兒是會長大的。30多年后,麥克斯韋站在法拉第肩膀上建立了電磁場理論。實驗操作最大用處也在這里:青少年是會成長的,未來科學家起點或許就源于一次“小實驗”。當科學精神注入文化基因且成為“集體的習慣”,科技大國成科學強國之路就會更順暢。(劉根生)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實驗操作是培育科學精神良方-世界新資訊
環球報道:國家反詐中心推出《2023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
昔日情侶對薄公堂時,怎么也搞詆毀女性那一套啊?
天天看熱訊:北京: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金陵丸子是哪里的菜系?金陵丸子是什么地方的菜?_當前報道
圖紙會審應由誰組織_圖紙會審由誰組織的法律條文|全球通訊
未婚的心衰患者,預后較差!德國研究_全球快看點
江蘇銀行上海青浦支行落地首筆自貿區FTE賬戶“ESG表現掛鉤貸款”
全球今日報丨淘寶20236月15日618每日一猜答案介紹
重磅利好!突發降息!南昌房貸利率又要降了......
未及時披露債務違約,*ST華儀董事長被通報批評
全球快看:淳中科技董秘回復: 公司業務涉及大數據領域,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