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都是因屈原而起的。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粽子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端午節、粽子、屈原,這鐵三角的關系,就像乾隆、紀曉嵐和和珅這三位冤家一樣,是剪不斷、理還。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1、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里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體;后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2、端午節源于紀念屈原,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3、南朝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下了一個有關粽子起源的故事: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地人民同情他,每到這一天就用竹筒裝米投入水中祭祀他。
以上就是小編對屈原和粽子有什么關系的相關信息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