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12日是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陜西省地震局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邀請相關新聞媒體記者走進地震局,實地了解地震監測、地震預警工作情況,向公眾普及防震自救知識,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據悉,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陜西省地震局相關部門負責人首先介紹了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相關活動內容情況。隨后陜西地震局專家結合當年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情況,向記者們講述了救援故事和近年針對提升建筑抗震水平的科研實踐新收獲。
隨后,記者在相關專家的陪同下,走進即將投入試運行的陜西省地震預警中心,實際體驗地震監測、地震預警。寬敞明亮的預警中心內,面對著電腦大屏幕上的各種曲線和數據、表格,工作人員正對相關監測點實時傳回的監測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
陜西地震臺地震預警中心主任趙韜向記者介紹,通過中央和我省預警項目建設,陜西省目前完成了分布在全省的1210個監測站點的建設,形成了以臺站觀測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為支撐的“一張網”地震監測預警業務新格局。實現了震后5至8分鐘的人工正式地震速報、2分鐘自動地震速報以及秒級地震預警,有效服務于公眾應急避險、特種行業(重大工程)緊急處置。
趙韜說,特別是全省公里級精度的地震烈度速報,可以在震后30分鐘以內快速評估地震烈度,為震后緊急救援提供強有力支撐。陜西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將于5月底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試運行,試運行結束后,將根據中國地震局統一安排正式投入運行,向社會公眾、特殊行業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